周林煒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興國中學,江西 贛州)
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難以對課本中的文言文產生足夠的興趣,不能有效理解文言文中一些關鍵字詞的意思,導致其理解文章有偏差而嚴重影響了文言文的學習。此外,教師自身文言文素養(yǎng)不足。文言文教學功底薄弱已成為不少語文教師在工作中的硬傷。這些老師在講授文言文作品時,無法還原文言文作品的時代風貌,使得本來難懂的文言文變得更加枯燥無味,學生自然就提不起興趣。
而高中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只有有效突破這一重難點,才能有效開展文言文教學。
在人教版的高中語文課本中,選修《語言文字應用》這本書當中有專門的一章“神奇的漢字”,從漢字的起源開始介紹中國文字的魅力。課文不僅具體闡述了漢字的象形造字法和其他三種造字法,同時也列舉了字形變化的脈絡。這一章契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學習中國漢字文化。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教學。
人教版必修二課文《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中的“隰”,學生默寫這個字的時候經常錯,這個字的小篆左邊是形旁,象征了斜坡,右邊是聲旁,字義是低濕的地方。我的同事們都表示認可這種釋義方法。
在人教版必修二課文《孔雀東南飛》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字“相”,這個字義項復雜,且這幾個意思并不是緊密聯(lián)系的,學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將“相”字還原到小篆,分析這個字是會意字,從木從目,表示以木代目,古代的視力障礙者用木頭幫助行走,從而引申到“幫助扶持”“審視查看”,作動詞時意義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讀音是四聲;同時引申作副詞,讀音是一聲,修飾動詞,表示雙方之間的關系或者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
《孔雀東南飛》里的“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相”指動作的一方;承受者賓語“你”。將一個難解的文言文字詞的詞義脈絡從源頭開始梳理出來,降低學生理解文言文中晦澀詞義的難度。這個方法得到了教師的一致認可。
整理語法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還有利于學生找出其中的語法規(guī)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在日后的文言文學習中能舉一反三。
但是,積累和梳理不是把所有的語法知識簡單地匯總在本子上,而是要進行分類整理,并附上典型例句。我們可以按照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進行分類。其中,特殊句式要細分為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判斷句、省略句和被動句。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的《荊軻刺秦》“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此句為定語后置的典型例句,“者”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在整理的過程中應要羅列定語后置的其他典型例句并加以記憶。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長時間積累文言語法知識,有利于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多媒體教學所包含的知識容量要遠遠大于教師板書口授的知識量。運用多媒體教學,還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古文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賦》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赤壁之戰(zhàn)的震撼,從而引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思考,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
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經典的文言語段,讓學生反復吟誦,甚至表演,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歸納整理文言現(xiàn)象,后利用投影展臺,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這些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刺激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通過合作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將難懂的文言文攻克。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知識點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相結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如,詞類活用在日常的廣告和歌詞中常常出現(xiàn)。比如,中國風歌曲就經常出現(xiàn)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其中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最為典型,《菊花臺》中“花已傷完,飄落了燦爛”,“燦爛”就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學生本來就對周杰倫的歌曲很感興趣,若老師在講解文言語法知識時能結合歌詞講解語法知識,會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親近感,為文言文語法知識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
文言文語法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為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文言文教學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努力提高自身的文言知識水平。在引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及內容,力爭能夠有效地進行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