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暖
(遼寧省鳳城市寶山鎮(zhèn)中心小學 遼寧鳳城 118123)
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明確將“責任擔當”納入素養(yǎng)之中,所以在小學教育中,教師也需要重視對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yǎng)。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培養(yǎng)是應當是啟蒙式的,而不是采用成人的語言來進行說教式的培養(yǎng)。下文就小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啟蒙培養(yǎng)進行分析。
小學學習階段是一個人道德情感、行為習慣的形成階段,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國家庭生活條件的普遍提升,使得許多小學生都過著非常優(yōu)越的生活,再加上他們備受親人的寵溺,使得他們有著較強的個人主義,缺乏責任意識。
事實上,許多學生之所以有著較強的個人主義意識,有著較強的行為功利主義趨向,這與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關系。雖然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市場經濟中,也存在著不講誠信、欺詐的現(xiàn)象,而小學生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這導致他們的責任意識得不到有效的增強。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這使得西方的思想也紛紛涌入我國,對小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西方的一些不良思想沖擊著小學生的思想,如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這導致許多小學生之間的交往也存在著“潛規(guī)則”。在這種不良思想的影響下,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變得越來越薄弱[1]。
許多家長以及學校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非常的關注,而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有所忽視,他們認為學生只需要好好學習,考取高分,為今后上名校打下基礎,至于責任擔當則可以暫時不用理會,當學生長大之后,他們自然就知道什么是責任,什么又是擔當。在這種背景下,學校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有所忽視。
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是向學生滲透責任當擔意識的重要場所,為了提高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內容滲透指的是教師從學科內容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要找出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yǎng)內容。
(1)內容選擇。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圍繞小學生“責任擔當”啟蒙教育展開,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感恩、團隊互助等方面的內容;第二,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第三,綠色生態(tài)方面的內容;第四,光榮傳統(tǒng)、民族風俗、國情認識等方面的內容等等。這些內容都有助于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進行啟蒙培養(yǎng)。
(2)內容使用。在對學科的內容進行挖掘并使用之時,教師需要關注這一內容是否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促進作用。如,在《我愛家鄉(xiāng)山和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展示人類破壞環(huán)境,亂砍樹木,導致家鄉(xiāng)的山和水都遭到了破壞與污染。然后讓學生去分享自己對這些現(xiàn)象的看法,并深入挖掘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責任。通過引導學生樹立保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人人有責的這一思想理念,讓廣大學生都能夠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從自己做起,保護環(huán)境[2]。
所謂形式滲透,指的是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滲透責任擔當教育,通過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責任擔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當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情境之中,他們的情緒更容易得到出發(fā),更有助于他們責任擔當意識的激發(fā)。例如,在《讓家園更美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一些關于大地媽媽的圖片,先展示一些風景宜人的照片,然后展示一些被污染的風景區(qū),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比來刺激學生的認知。然后引導學生去探討該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并順勢對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行培養(yǎng)。當學生看到一些原本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被人類破壞,進而變成垃圾遍地,河水渾濁的地方,那么學生的情緒就會受到感染,他們會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要擔起社會責任,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時,教師可以設置主題活動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去體驗責任。
(1)活動的開發(fā)
教師可以根據(jù)“責任擔當”的內容,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對學生的責任擔當啟蒙教育進行界定,將其界定為對自然的責任擔當,對社會的責任擔當?shù)鹊取H缓笤俑鶕?jù)不同的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來設計不同的體驗互動。例如,對于自然的擔當,就可以提供濕地考察或者水質調查等活動。對于文化傳承的責任擔當,則可以開展經典誦讀的活動,或者提供游覽名勝古跡的活動。
(2)活動的實施
要想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最為重要的便是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際活動之中,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責任擔當?shù)膯⒚山逃齕3]。例如,在《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職業(yè)體驗,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職業(yè),使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不同職業(yè)的重要性。例如,讓學生去體驗快遞員的這個職業(yè),讓他們去體驗環(huán)衛(wèi)工作,讓他們去充當交警等等。然后在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探討他們對自身角色責任的認識,以加深他們對不同職業(yè)的了解與認同。如此一來,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為他們經常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綜上,由于社會的不良思想逐漸增多,導致小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的重要階段,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階段,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進行啟蒙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滲透方式,在各學科教材中挖掘相關的素材,然后對他們進行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yǎng);也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感悟責任,體驗擔當。如此一來,就能夠促進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