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224000)仇雪芹
文本互讀是群文閱讀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在助力精準閱讀的同時有效擴大閱讀量。其具體方法是以一篇文本為主,以共同內(nèi)容或共同主題為點,跳出教材單篇教學的局限,借助比較、勾連、互補等策略重組文本,追求閱讀教學價值的最大化。由于學生認知與思維的局限,因此互文閱讀應從語用入手,搭建不同文本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借助的橋梁貼著文本飛行。實現(xiàn)文本互讀的前提是超越單一文本的解讀。那怎樣超越單一文本的解讀,展開互文閱讀呢?
閱讀教學指向?qū)懽?,是目前語文教學的共識。從語用角度來講,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引導學生從中習得言語表達乃至構段謀篇的技巧,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行文結(jié)構相同或者類似的不同文本進行重組,以一組互文的形式引導學生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把握,而且還能深化對行文結(jié)構的認識與運用。
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有三篇課文,分別是《推敲》《高爾基與他的兒子》《艾滋病小斗士》。從內(nèi)容來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從行文結(jié)構來看,都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的?!锻魄谩芬晃闹杏腥齻€時間詞語,即“一天”“第二天”“后來”;《高爾基與他的兒子》則是用“有一年”“春天到了”“不久”等詞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艾滋病小斗士》則是借助“1989年”“9歲那年”“2000年7月”“2001年初”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敘述故事。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時間詞語為線,以行文順序為綱進行互文重組。
互文閱讀需要教師跳出文本審視文本。教學上面的三篇課文,教師應先組織學生閱讀,讓他們充分感知借助時間詞語有條理敘述的這一行文方式;接著,引導學生圍繞時間順序進行復述課文;最后,進行隨文練筆,讓學生借助時間詞語講述身邊的故事。這種方式,不僅有效實現(xiàn)互文閱讀的目的,而且還能讓閱讀教學回歸原點,讓語用目標得以落實。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從閱讀文本來說,我們常常要關注課題,以便用課題串聯(lián)起課堂教學;從學生習作來看,更要引導學生從教材文本中學會擬題。如果僅靠一篇課文題目,讓學生品析感悟,他們自然印象不深。但是,如果能通過一組課文題目,通過互文閱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品析,不僅可以推促學生通過“文眼”感知文本內(nèi)容,而且還能引導他們從中感知命題方法,以便有效提高他們的習作表達技巧。
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堅強”。結(jié)合課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四篇文章的題目各有側(cè)重點?!队肋h的白衣戰(zhàn)士》這個課題具有明顯的職業(yè)特征,點出了文本人物的工作;《“番茄太陽”》則是精心選擇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做題目,一個引號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第一次抱母親》突出“第一次”,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我不是最弱小的》則是引用文本人物所說的話,具有升華主題的作用。
具體教學中,以課題為內(nèi)容重組互文,進行閱讀,不僅豐富了互文閱讀的形式,而且還能在引導學生比較品析中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文本中每一個精彩的片段都是教學的重點,都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品析探究,讓他們在習得語言表達技巧的同時加深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如果僅僅依靠一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即便學生再深入閱讀,感悟也不深。因此,借助精彩片段組織互文閱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時,先讓學生挖掘出不同文本中的精彩之處;接著,引導他們進行品析感悟,品味精彩之魂;最后,通過比較賞析、互文對照的方法比較精彩的不同之處,從而實現(xiàn)精彩片段的內(nèi)化運用。
比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一課的“時間像飛箭……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一段,教師以此為中心,拓展補充《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中的“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一段與《泉城》一課中“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如秋雨瀟瀟”這一段。通過互文閱讀,學生在誦讀中品析比較,感受這一組精彩片段的節(jié)奏與韻律。
對精彩片段的賞析,誦讀是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借助多種方式的誦讀,讓學生品析詞句、感知結(jié)構、深化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展開互文閱讀,教師要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精準解讀,挖掘出文本內(nèi)容的共同點,并以此為框架進行互文重組。只有這樣,才能使互文閱讀走上快車道,演繹閱讀課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