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微微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浙江 臺州)
啦啦操是一項集舞蹈動作、體育訓練和音樂為一體的體育項目,最初產(chǎn)生于美國。由于生動活潑的形式和青春活力的風格,啦啦操得到我國青少年群體的喜愛,并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得到推廣和普及。但是,由于啦啦操在我國起步較晚,發(fā)展時間較短,相關理論研究和技術風格還不夠深入,一些教師在啦啦操教學中存在認識層面的誤區(qū)和技術層面的偏頗,導致啦啦操教學大多側重體能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其美學特征。在當前的高中啦啦操教學中,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學生體驗不到啦啦操的美感,只是機械、重復的動作練習,這種狀況既不利于啦啦操教學的長遠發(fā)展,也有悖于新課程自主、體驗的教育理念。因此,有必要分析啦啦操的美學特點及美育價值,并探討啦啦操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進一步推動啦啦操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啦啦操集音樂、舞蹈和體育動作于一體,通過豐富的空間和隊形變化、輕松活潑的音樂節(jié)奏和速度與力度的運動技巧展示其獨特的美感。具體來說,啦啦操具有以下美學特征:一是形體之美。在啦啦操運動中,隊員的形體隨著音樂而改變,在動態(tài)變化中展現(xiàn)出青春、健康的外在形體之美。二是形式之美。在啦啦操運動中,隊員通過技術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流暢、平衡以及隊伍隊形的靈活變化營造出豐富的視覺美感。三是藝術之美。在啦啦操運動中,音樂、舞蹈、視覺等各種藝術形式充分融合,詮釋出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和藝術特點。四是精神之美。在啦啦操運動中,隊員在整個動作過程中相互配合、頑強拼搏,體現(xiàn)出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的良好精神風貌,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精神之美。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啦啦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感知,讓學生在充滿活力和美感的體育訓練中去深刻體驗運動之美、音樂之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啦啦操富含音樂、舞蹈、體育等多種審美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審美價值,積極向學生傳遞審美觀點,滲透審美教育。首先,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組建不同的啦啦操隊伍,以團隊的形式來進行啦啦操教學,促使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和共同訓練中樹立形體美、精神美。其次教師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對于啦啦操隊伍的隊形、練習方式、動作技巧進行美學設計,使啦啦操運動呈現(xiàn)出藝術之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審美理念。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啦啦操的訓練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和細化,使啦啦操在節(jié)奏、動作等方面呈現(xiàn)出和諧的美感,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啦啦操本身是一項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的運動項目,具有很高的視覺審美價值。在啦啦操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采取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技術訓練轉化為生動的感知過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法將整個教學過程可視化、形象化、直觀化,使動作、圖形、音樂等各種元素能夠直接呈現(xiàn)于學生眼前,形成藝術化的視覺效果,帶給學生豐富的審美感知。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啦啦操動作進行分解并通過大屏幕進行動態(tài)播放,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來感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審美知覺。
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和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確保與學生平等溝通、民主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的氛圍中深化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形成真善美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美好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為學生營造一個優(yōu)美的訓練環(huán)境,不斷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啦啦操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應被忽視。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通過主動感知、主動參與、深入思考享受到啦啦操的美感。教師應通過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究線索,引導學生展開思維,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究啦啦操之美,通過團隊合作、相互配合,在發(fā)現(xiàn)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啦啦操運動的內(nèi)涵和價值,體會到其中富含的精神韻味和藝術特點。
總之,啦啦操運動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體育項目,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作用。作為體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深入感受啦啦操運動的形體之美、形式之美、藝術之美和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