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北營初級中學)
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思考也好,創(chuàng)造也罷,都離不開良好的歸納意識。個體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對各種已知條件等進行系統(tǒng)歸納,方可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絕佳辦法。個體在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過程中,必須要對各種已有現(xiàn)象等進行全面歸納,方可探尋出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最好路徑。和其他能力與意識的培養(yǎng)一樣,歸納意識的培養(yǎng)也必須要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去。然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數學教師重演繹、輕歸納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致使數學教育偏離了真正的教育目的。下面筆者將以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據,以自身教學實踐為例,淺顯論述一些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數學源于生活。形形色色、形象逼真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溝通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一座橋梁。在形象逼真的課堂教學情景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相關數學知識,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運用這些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相關問題的能力。就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意識而言,教師可以課堂教學情景為立足點,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意識。
“正數和負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課堂伊始,筆者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了各種教學情景,如,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圖,表示地形高低的地形圖和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歸納這幾幅圖中有幾種數字,分別是什么?學生據此歸納出了正數和負數兩種數。
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以形象逼真的課堂教學情景為立足點,系統(tǒng)歸納了林林總總的數學知識。與此同時,學生的良好歸納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培養(yǎng)。
新課程倡導三維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之一。過程與方法目標,通俗地講,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學法指導,讓學生采取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相關知識,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與意識。當然,歸納意識也會在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同時逐漸培養(yǎng)。
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為落腳點,耐心細致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意識。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筆者的引領下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數”進行了分類,并透徹地理解了“有理數”的概念。與此同時,學生對“有理數”的內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即正有理數、零和負有理數。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為切入點,身臨其境地經歷了知識生成的過程,順其自然地培養(yǎng)了良好的歸納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為了達成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明確分工、合作探究、相互協(xié)作、彼此交流。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習得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各種能力和意識,諸如團隊協(xié)作能力、個人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歸納意識等。
鑒于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著力點,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歸納意識。
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上冊“相反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筆者讓學生分小組仔細觀察數軸原點兩側數的特征,并讓學生深入討論交流以下問題:(1)怎樣理解相反數定義中的“只有符號不同”和“互為”一詞的含義?(2)零的相反數是什么?為什么?在合作小組中,每位成員通過深入探究、彼此交流、共同歸納,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準確無誤的作答。
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著力點,無形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歸納意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徹底摒棄重演繹、輕歸納的錯誤思想,要以形象逼真的課堂教學情景為立足點,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歸納意識;要以清晰明確的過程方法目標為切入點,順其自然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歸納意識;要以異彩紛呈的小組合作學習為著力點,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歸納意識。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要演繹與思維并重,教書和育人齊舉,借助初中數學課堂這片廣闊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和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完美實現(xiàn)教書育人之根本目標。
[1]季新雷.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11):73-74.
[2]盤永梅.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