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敬張敏
(撫順市第一中學)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物理復習,就像將漫天的繁星連成星座,不但使物理知識便于識別、記憶,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借此興趣盎然地高效復習,思維更明晰,各層次關系更明白,學習更自信。
腦圖通常被稱為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思維的集中展示,此思維方法用聯(lián)想幫助思考,將思維以圖形、圖像或文字“進行整理”[1]。高中物理知識間關系清、聯(lián)系密、難度高,基本概念、規(guī)律若無恰當歸納、總結方法,保存的知識是碎片式的,遺忘率很高[2]。就此,物理復習可借鑒思維導圖方法用物理獨有的電路模型進行整理。
描繪“電路式”導圖是復習基本概念、規(guī)律并研究兩者規(guī)律的有機過程,借此可梳理、記憶并理解知識。描畫、講解“電路式”導圖,加深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對比導圖中找到遺漏,強調對知識盲點的理解的掌握。
在物理復習中,首先復習基本知識點,找到主要知識點,確定知識干路,以章節(jié)單位完成“電路式”導圖[3]。具體方法如下:
①找到本章主要知識點,并用物理量或規(guī)律表示;
②確定本章知識“干路”,梳理知識主線;
③高頻考點的知識、規(guī)律構成主要“支路”,其余為次要“支路”,根據邏輯關系將其“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到“干路”上;
④研究各“支路”的邏輯關聯(lián),形成“電路式”物理知識網。
培訓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進行一輪復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導演的角色,不參與表演,幕后引導學生指出其他同學的不足之處,從而能提升學生對關鍵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間聯(lián)系的認知,促使學生找找知識盲點、規(guī)律盲區(qū)、邏輯盲枝。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從形式上也是課堂的主導。在設計、展示、交流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培養(yǎng),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三個方面都得到鍛煉,潛移默化地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融入課堂教學。
繪制“電路式”導圖是成功的第一步, 用練習層層加深理解是關鍵。如針對功能關系的內容、公式和應用的理解,在 “電路式”導圖的指引下,可做如下教學設計:
例.如圖所示,足夠長傳送帶以速率v順時針轉動。一滑塊被輕放在傳送帶底,過程A滑塊被加速到與速度v,過程B滑塊以速度v勻速運動抵達傳送帶頂,過程A、B摩擦力對滑塊做功分別為WfA和WfB,過程A、及全過程摩擦生熱分別為QA和Q全,則( )
A.WfA>0,WfB=0
B.WfA與物體動能變化量相等
C.QA與物體機械能增量相等
D.整個過程,Q全等于機械能的變化
學生:分析易錯題,建立解題思路。
教師:小結本題,總結摩擦力做功與摩擦生熱。拋出問題:這個功對應思維導圖哪部分?
學生:思考后回答,在功的部分,分過程做功的是恒定力,全過程做功的是變化的力。
而 Q=f滑×l相對。
教師:它屬于哪類的知識呢?
學生:屬于一種功能關系。
學生:熱量與功不同,它和功共同改變物體的內能,功:W=Fx cosθ
學生:不對,做功只有在恒力做功的時候才這么計算,變力做功不這么計算。
教師:非常好,那涉及受力做功怎么辦,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討論,這課我們將主要精力放在摩擦力做功和摩擦生熱上。
學生:分析思考,找出熱量和做功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分析摩擦力做功的特點。
教師:摩擦力做功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總結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做功的特點。
學生:完善思維導圖。
就導圖中易忽視部分設計課堂練習,有效將易錯概念、規(guī)律凸顯出來,并加以討論,再完善思維導圖,從而完成概念復習。
運用物理特有的電路圖構建“電路式”導圖學生更易上手,它可使知識復習更系統(tǒng),同時改善學生思維方式。學生在將已學知識概念聯(lián)成干路、支路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完善了知識體系,拓寬了思路,提高了效率;學生通過聯(lián)想將貯存于大腦中的知識碎片用邏輯關系整合,提升大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養(yǎng)成系統(tǒng)學習物理知識的習慣,具有較優(yōu)越的學習能力,能夠運用發(fā)散性的思維解決物理問題,從而到達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在物理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作為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復習的效率,加深了對概念、規(guī)律、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復習的效果。
[1]景海霞.思維導圖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西部,2015(6):155-156.
[2]周鑫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J].考試周刊,2015(97):143.
[3]陳鏡兵.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技術物理教學,2013(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