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縣魏橋中學 路錦華
在21世紀,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這給學校體育、美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是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高中音樂課程教學在設計和實施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許多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都是以教材、教師為本,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有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音樂學科的整體知識結構、發(fā)展脈絡、三維目標認識得不夠全面。受此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僅教學目標過于模糊,教學目標設計形式化,而且找不準重點和難點,選用的素材也與學生的興趣點有一定的差距。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實行的都是大班集體教學模式,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則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受固定思維模式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雖然將多媒體、合作學習等融入教學中,但是他們沿用的仍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不匹配必然會影響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中音樂教師要擯棄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認識到音樂教學在德育、美育中的積極作用。然后明確音樂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和層次差異,制定預期目標,找出音樂教學重點和難點,強化初高中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音樂教學。如在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五節(jié)《貝多芬》篇章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明確音樂教學三維目標。其中,音樂教學知識目標為:初步了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能力目標為: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情感目標為: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要想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課前準備,要堅持以聆聽為手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識能力,并從人物背景、作品、成就等方面,開展音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一方面緊扣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可以進行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將更多有用的素材用到教學中去,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以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如在高中音樂一年級第1節(jié)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設計中,先安排大家學習散文《草原小姐妹》,或者給大家講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讓大家熟悉音樂背景。在講解音樂要素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讓大家聆聽歌曲《草原放牧》,讓大家通過歌曲熟悉音樂節(jié)奏、力度、速度、旋律知識,掌握音樂調(diào)式、曲式、織體等知識。然后讓大家欣賞歌曲《草原小姐妹與馬勒第三交響曲》,通過這首中西合璧的歌曲,使大家聯(lián)想到草原的美麗,認識到不同形式的音樂的氣息和特質(zhì),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只有與時俱進,科學進行教學設計,同時將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法創(chuàng)新都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嚴格按照教學設計來教學,才能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確保音樂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