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晗
(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學 吉林白山 134300)
微課是“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泊來概念被引進到中國后的一種本土化稱謂。2008年美國“一分鐘教授”戴維·彭羅斯提出“一分鐘微視頻”的微課程概念,強調將教學內容和目標緊密結合,用以產(chǎn)生一種“更加聚焦式的學習體驗”[2]。
國內對于“微課”概念的界定可謂是眾說紛紜。最早進行區(qū)域性微課研究與實踐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是根據(jù)實踐教學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由于教學環(huán)境、地區(qū)經(jīng)濟、個人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導致了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良莠不齊。教師要想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在班級授課過程中是很難實現(xiàn)的,然而微課的出現(xiàn)能幫助我們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微課以短視頻為教學方式,這個特點決定了它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能以最快的速度瞄準不同學生的困惑所在。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盡相同,所以老師講課的進度、備課的內容其實只是照顧了整體,卻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然而微課是通過對不同主題內容的錄制,把知識點細化、特殊化,充分發(fā)揮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及時消化理解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微課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或者練習,并且微課可以反復觀看,加強記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利用微課中相關知識點的視頻進行引導,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度,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先一步了解,應用到實際操作中;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控制自己的學習進程,不至于和其它同學相差甚遠,而影響自己的學習興趣。
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可以將課堂上學生難以消化的重點或難點為主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避免課堂上教師就某一個知識點不停的講解而造成教學過程的冗長。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水平的不同導致學生對重、難點的意識不同,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對于老師課堂上的一次講解就能理解其含義,然而接受能力弱的同學也許卻會百思不得其解。以重、難點為主題的錄制,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特點,自由的分配時間來消化課堂上的未解之惑。例如在軟件操作的過程中,微課的錄制可以以學生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根據(jù)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一定會對知識點進行反復推敲,力求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為學生釋難解疑。微課制作好后,教師在試聽試看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以便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經(jīng)過不斷改進的微課一定是教師最憂作品的呈現(xiàn)。在教師專業(yè)知識能力不斷精進的同時,教師也會對講課中的語言語態(tài)加以注意和優(yōu)化。
教師在將課程轉換為視頻的過程中,是對教學內容不斷熟練的過程。通過長時間的日積月累,教師對內容的掌握可以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改變。而且教師在微課的制作中也會參考其他教師的微課視頻,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與提升。
微課可以幫助學生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微課的觀看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不受限制的就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播放及演練。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掌握情況自由的選擇播放的時間點,這樣既可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
由于微課的時長要限制在5-10分鐘內,這就要求進入微課主題要簡明快捷??梢酝ㄟ^題目引入課題、可以通過生活現(xiàn)象引入課題、可以通過實踐過程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引入課題。導課的方式靈活多樣,根據(jù)實際情況,教師要擇優(yōu)選擇,避免不必要的冗長,從而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
所有類型的課程在講授的過程中都要求主干明晰,微課與其它類型的課程不同的地方是,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最好只有一條線索主干。教師要在這一條線索上講授重點,剖析難點,解決問題。通常情況下,為了講授重點內容,往往需要羅列若干論據(jù),然而受微課時長的影響,要在眾多佐證中去繁求簡、去粗求精,盡可能的保證佐證條件的精準性,從而避免引發(fā)新的問題。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是不可或缺的。課堂小結主要起到是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突出和強調的作用。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在微課講授的過程中,小結也是至關重要的。微課中的小結要一句話概括本節(jié)課的要點所在。短小精悍、瞄準課堂要點的小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串聯(lián)。
微課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分層教學的“助攻器”,是教師自身成長的“敦促劑”,是學生學習不受時限的自由“點播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微課,不給學生造成課業(yè)負擔。微課教學之所以適用于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因為它的短小精悍、錨點精準,然而任何新型的教學方式都不是適合所有的課程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合理穿插使用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