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川 王露錦
(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
《中文聽說讀寫》由姚道中和劉月華兩位教授合作編寫,與1997年在波士頓劍橋出版社出版,先后經(jīng)過兩次改版。這本中文教材是專門針對北美學生所編寫的。一經(jīng)出版,便風靡北美中文教育市場,在北美地區(qū)的認可度和普及率較高,是美國高中以及大學使用最為廣泛的中文教材之一,教材第三版的序中寫到:此教材不僅在大學受歡迎,在高中也非常受歡迎。這本教材在真正意義上影響了諸多英語國家及地區(qū)。
本文將以《中文聽說讀寫》第三版詞匯部分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詞匯量、詞匯難度、選詞特點的原因三方面進行論述。該套教材共分為 level 1 和 level 2 兩個級別,每個等級分為一、二兩冊,其中l(wèi)evel 適用于漢語水平初級水平的學生,level 2 適用于漢語水平為中級的學生。
《中文聽說讀寫》的編寫目標是“通過目的語進行交際”,預期達到學生能夠在真實的中文環(huán)境中進行交際和具備“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目標。教材融合交際法和直接法等教學法,注重口語和書面語兩者相結(jié)合。
依據(jù)美國相關(guān)部門制定的《21 世紀外語學習標準(1999)》(下文簡稱《標準》)中 5 個核心目標編寫而成:以 5 個C字母打頭的詞:Communication(交際)、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貫連)、Comparisons(比較)、Communities(社區(qū))。
教材第三版的序中寫到: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反饋,為順應時代發(fā)展,做了三方面的改進。
(1)課文圖片更加豐富
序中表明,新版教材所用的圖片提高了教材的直觀性。第一類出現(xiàn)在詞匯或語法點解釋的部分。如在學過生詞“餐館”后,生詞表后會呈現(xiàn)學生在食堂吃飯的場景。第三類出現(xiàn)在練習部分,如Level 2 第 2 課是宿舍,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家具名稱和方位詞。練習中有一幅插畫是張?zhí)烀鞯乃奚?,里面各種家具繪制齊全。書本中所對應提出的問題是說出房間中家具的名稱;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描述出房間里什么位置擺著什么東西。
(2)顏色使用更加大膽
教材運用了不同顏色、不同字體來突出重點[1]。紅色表示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如課文中的語法點,都用紅色標注出來;綠色則表示重要的詞匯和短語;藍色通常標注練習的內(nèi)容——綠色和藍色都是次要的重點;而黑色是普通的課文內(nèi)容。
(3)版面設計更加友好
《中文聽說讀寫》采用的是 18 開本,字符在小二左右,每課約二十頁左右。整體排版較為開闊。另外,整套教材的編寫十分規(guī)范、統(tǒng)一。從第一課開始到最后一課,課文總體的編寫體例都是統(tǒng)一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詞匯是語言表達的前提,詞匯的掌握水平是體現(xiàn)語言使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所有的語言的詞匯量都很大,具體學會多少詞匯才算掌握好一門語言沒有硬性規(guī)定,漢語為例。對以漢語為母語的大學生而言,除古漢語詞匯外,需要掌握26000個詞匯。學習第二語言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該語言全部詞匯,但是掌握詞的數(shù)量越大,對于該語言的理解能力越強。
根據(jù)2002年國家漢辦頒布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yè)教學大綱》的標準,初級階段的學生必須掌握 2410 個左右的初等階段詞以及相應的漢字,中等階段學生必須掌握 2850 個左右的詞語以及相應的漢字。我們借用《美國教材<中文聽說讀寫>研究》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未去重復詞匯總量去重復后詞匯總量生詞總量Level 1 part 1 1759 454 428 Level 1 part 2 2746 574 381 Level 2 part 1 4110 932 371 Level 2 part 2 6208 1350 470總計14823 3310 1650
根據(jù)表格我們可以看出:生詞分布狀況,初級階段生詞量809個(level 1 part1生詞量+lever1 part2生詞量),中級階段生詞是841個(level 2 part1生詞量+leve2 part2生詞量)。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中文聽說讀寫》初中級階段的生詞總量才 1650 個,與大綱規(guī)定的數(shù)據(jù)有很大差距[2]。而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海外漢語教學與國內(nèi)漢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在美國的大學里,漢語課多為選修課,一般來說,平均每周四學時,每學時 50 分鐘,一周完成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一學期學完一本書。對于如此緊張的教學期限,詞匯量比大綱規(guī)定的數(shù)據(jù)少也是合理的,這正體現(xiàn)了《中文聽說讀寫》的國別化特色。
詞匯的難度變化符合學習者學習語言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橫向來看,每冊書都遵循一個規(guī)律:一級詞匯到六級詞匯的數(shù)量逐級減少??v向來看,一級、二級詞匯的數(shù)量基本上隨著教材等級的提高而逐漸遞減,相反地,三到六級詞匯數(shù)量隨著教材等級的提高而逐漸增加。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習內(nèi)容從易到難,讓學生先學習簡單的常用詞,然后逐漸增加難度,直至掌握高級詞匯。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一級、二級詞匯占基礎地位。四冊教材中,一級、二級的詞匯比例都占到了總數(shù)的 1/2 以上,說明整套教材的選詞是以基礎詞匯為主。這也顯示了美國本土教材的基礎性特點[3]。
因為在美國,學習者只有在課堂上能接觸到漢語,缺乏漢語使用環(huán)境。相對于在中國的留學生,他們學習內(nèi)容僅限于教材,所能接觸到的目的語環(huán)境也只有課堂,因此學習的深度及密度遠遠不夠,故在課本中設置很多高難度的詞是不合理的。
美國的許多大學一年分為三個學期,每個學期包含16個星期(學時),這套教材無論是第一冊還是第二冊,基本是二十課左右,分為“part l”和“part 2”兩部分,可供美國大學生三個學期學習。在詞匯設置上,《中文聽說讀寫》 的課時數(shù)安排與美國大學學期的學時特點基本相符。由于初學者入門相對困難,因此在入門階段的學習通?;ㄙM較長時間,所以學習時長就由通常的兩個學期擴展到三個學期,這樣,學生的學習時間就相對充分,基礎知識也就相對扎實;而后面由于中級漢語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習內(nèi)容也需要三個學期來消化吸收,這樣都很符合美國學期的學時安排,這就是《中文聽說讀寫》減少了大量生詞的原因。
但《中文聽說讀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們知道,語言的輸入對第二語言習得有很大影響,輸入的頻率越高,正確識記的概率也越大。然而,《中文聽說讀寫》課文部分在詞匯復現(xiàn)方面做得還不夠好[4]。此套教材每一篇課文的都是相互獨立的,話題之間并沒有較大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相差甚遠。因而在課文中,生詞的復現(xiàn)率不是很高。
從整體來看,《中文聽說讀寫》符合美國大學生學習中文的標準要求,是非常適合美國大學的學生使用的中文教材,詞匯簡單,易于掌握,而且在布局格式上能夠吸引學習漢語的美國學生,課文內(nèi)容貼近中國大學生生活,便于結(jié)構(gòu)-情景-功能相結(jié)合。所存在的問題在于仍需加大詞匯的重現(xiàn)率,以鞏固學習漢語者的語言知識;以及在詞匯難度設置上需要符合學習規(guī)律,提高基礎詞匯的復現(xiàn)率,減少使用難度等級較高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