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新華
(東源縣葉潭中學,廣東 東源)
有人說過,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為如果學生能夠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對語文產生興趣,那么興趣就會作為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不斷地促進學生自主自覺地去學習語文。相反,當一個人對學習沒有任何的興趣,那么他的學習效率一定不會高,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那么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如果要讓學生對初中語文產生興趣,可以通過自身的方式和外部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雙重引導。
例如,老師可以用嫻熟的朗讀技巧來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對語文產生一種文學美的向往,打開學生學習的心扉。在如今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引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孩子們對這些新奇的事物往往都充滿著好奇心。比如說有一次我在上杜甫的《兵車行》時,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這首詩中杜甫描述的凄慘場面在自己的腦海中營造出來,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冰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己”的憤憤之情。
在現代的教學中,鼓勵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讓學生變得自信,讓學生對教學課堂充滿興趣。我們在課堂上講授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引用其他各科的知識而不讓單純的語文變得枯燥。例如,有的學生喜歡聽文學故事或者人物傳記,那么我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可以將作者的一些背景環(huán)境進行詳細的介紹,將作者曾經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描述出來。在課堂的中間,我們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時尚等等話題,讓自己的課堂變得不再有壓抑的氛圍,讓學生聽起來舒服,自己教起來輕松。
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我們經常會請一些同學朗讀課文,那么學生的朗讀在很多時候都沒有感情色彩。作為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時,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調,讓朗讀變得抑揚頓挫,變得有感情。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老師的朗讀具有感情色彩,能夠深深地吸引住自己,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全神貫注。有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背景音樂,有的文章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朗讀起來將具有不一樣的味道。
例如,在朗讀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時,我們記得,在文章的開頭用了一個非常悲痛的長句,那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可以用緩慢低沉的語調。當作者寫到當局的兇殘的時候,用一連串的短句,朗讀時就可以用高昂的語調。另外還有陶淵明的《飲酒》,蘇軾的《赤壁懷古》等等。
“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边@是朱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那么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從有疑問到沒有疑問,再從沒有疑問到有疑問中去,慢慢地讓自己變得有智慧。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動腦去回答,還可以設置一些其他的問題,讓學生不僅動腦還要動口動手等等。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從被動地接受慢慢地變?yōu)橹鲃拥貙W習,主動地去思考,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課堂打造為一個交流的地方。不僅僅是同學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自己作為老師也要以學生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到學生內心的真正想法,還可以把自己作為老師的觀點與見解傳授給他們,雙方相互學習,將學習的效率最大化。也許當學生和老師能夠融合在一起進行交流的時候,這樣的課堂就會慢慢變得融洽、變得平等,學生沒有壓力,可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盡情地表達出來,老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也可以從旁進行指點和引導。
例如,學習《景泰藍的制作》這篇文章之后,我便布置了另外一個話題《風箏的制作》,讓班級里的同學自行進行分組合作交流,每組都呈現出一篇說明文章,那么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就會進行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對于這樣的課堂情緒很高漲,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上來了。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我深深知道,學生很明顯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有自信,第二類是沒有自信。其實很多的學生都是屬于第二大類里面,對自己沒有充滿自信心的一類。如果一個學生對于自己做什么事情沒有自信心,那么相信他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效率肯定非常低。作為一名老師,需要和家長溝通,給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在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鼓勵,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越來越自信。
教育行業(yè)如今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特別是課程改革的出現,它并不是一種中間的演變形式,而是對課堂,對老師也是對學生的負責,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突破自我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束縛,把自己的課堂打造為高效率的課堂,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