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內容摘要】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打造高品質數學課堂。因此,我們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相融合,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優(yōu)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不可獲取的輔助教學手段,備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為此,我們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網絡這個廣闊的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拓展,實現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知識感興趣,學生才能自發(fā)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信息技術集聲音、圖像和文字于一體,具有形象生動、動靜結合等特點,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效果,特別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就是將數據向公式上進行嵌套,利用教材中給出的公式進行求解,這樣的方式會使課堂氛圍枯燥范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換一種教學思路,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喚醒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比如,在教學中就融入了信息技術手段,首先為學生演示兩個相同長方形是如何拼成正方形的,觀察周長的變化,然后再反過來演示,將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長方形,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有什么變化?這樣教學效果就會變得非常直觀,學生接受起來也會比較容易,而且畫面形象生動,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都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依靠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不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背道而馳,這就給教學造成了更大的困難,所以,想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就要想辦法解決以上問題。信息技術圖文并茂、形象具體的表現形式符合學生形象思維認知規(guī)律,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簡單化、具體化,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長久的記憶。例如,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童話故事,在大屏幕上出現7個小矮人,每個小矮人的手中都拿著一個氣球,每個氣球上分別寫有數字7、14、21……然后引導學生探索規(guī)律,經過思考學生們發(fā)現一個7組成的是7,兩個7組成的是14,三個7組成的是21,四個7組成的是28,五個個7組成的是35,六個7組成的是42,七個7組成的是49,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幫助學生牢記7的乘法口訣。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抽象的知識會變得形象化、簡單化、具體化,提高學習效率,比教師直接用語言講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適時捕捉教學資源,激活學生思維能力
優(yōu)秀課堂資源是動態(tài)生成的,我們要善于捕捉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激活學生思維。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有一位同學說道:“百分數分子只能為整數。”這時并沒有直接給出判斷,而是讓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查閱相關資料,找出實例來證明這個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不但會對百分數分子擁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學還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效果。比如,有的同學指出一件衣服的羊毛成分可以達到80.5%,也有的同學指出班級出勤率可以達到98.5%,甚至有的同學還列舉出分子大于100以及等于0的情況。再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圓在生活找被成功應用的例子,比如圓邊餐桌、圓邊飛碟、圓的車輪、圓的齒輪等等,看到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有的同學不禁要問:“為什么都做成圓的呢?做成方的不行嗎?”于是,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思維亮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同學們發(fā)現方的事物不方便、也不適合使用,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由此可見,生活中的這些亮點只要我們及時捕捉,必定可以成為燎原之星火,閃爍出智慧的光芒。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融合,滿足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閆榮春. 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甘肅教育,2007(22):98-99.
[2] 徐華淼.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 河南農業(yè),2008(18):102-103.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楊寨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