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杯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zhèn)合水中學,廣東 河源)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關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數(shù)不勝數(shù)。基于任務驅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便是其中之一。以下,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經(jīng)歷,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合理、恰當?shù)卦O置閱讀任務展開闡述。
要想讓學生積極、踴躍地投入到閱讀文本的活動之中,教師應當激發(fā)其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其中設置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閱讀任務便是較為有效的一種。對此,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嘗試,學生反響良好。如,在教學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這一閱讀文本時,我沒有直接展開閱讀,而是在其閱讀前首先為他們設置了如下幾個閱讀小任務:
Where are the Himalayas?
How high is Qomolangma?
Who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climb Qomolangma?When did he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en did the first悅hinese team get to the top of Qomolangma?
Who was the first woman to climb Qomolangma?When did she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y do so many people try to climb Qomolangma mountain even though risk their lives?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o many people try to climb Qomolangma?
這些任務的設置使得學生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個的疑問,他們想要解開這些疑問就必須潛下心來展開文本具體內(nèi)容的閱讀,而這顯然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了其閱讀興趣與積極性,使得閱讀不再是一項被動的學習活動,而是一件水到渠成、對學生充滿無限誘惑力的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尚未真正發(fā)展成熟,這也致使他們在理解一些稍顯復雜的英語知識點時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這一現(xiàn)象在一些英語閱讀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我們初中英語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可以為其設置與所閱讀文本密切相關的小任務,以此作為載體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及體驗。這也是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自身的教學實踐便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由于所教初中學生很難有遠離家鄉(xiāng)的實際體驗,因此,他們很難感同身受般地理解Hometown feelings這一文本所描述的細膩情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遠離熟悉生活環(huán)境的這一情感體驗,我便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入手,設置了如下幾個與其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What have you kept as a child?
How did you get the things you liked?
What does it mean to you?
…
這些問題的設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得極為密切,因此,其回答的熱情與積極性便極為高漲。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思考之后,他們紛紛發(fā)言。有的說:“我從孩童時期保留至今的物品是一本書,它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爸爸借這本書告訴我應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本書現(xiàn)在還放在我的書桌上,提醒我不斷閱讀、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庇械恼f:“我從孩童時期保留至今的物品是一個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損的玩具,但它卻是已經(jīng)過世的姥姥送給我的,它代表著姥姥對我的愛與呵護?!薄源藶榛A,我趁勢引導學生“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著難以忘懷的事物,它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個玩具,也可能是一個地方。無論大小,這些事物都給我們每個人留下了柔軟而甜蜜的回憶,它提醒著我們不能忘卻初心,而應當在緬懷過往的同時,保持積極、熱情的姿態(tài)勇敢地邁步向前……”在閱讀任務的依托下,在我恰當?shù)慕忉屜?,學生很好地借助“孩童時期保留至今的物品”這一話題深刻理解了家鄉(xiāng)對于每個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如此一來,感同身受般地理解Hometown feelings所描述的細膩情感的教學重難點便得以輕松突破。充分證明了閱讀中的任務設置之于深化學生閱讀認知的積極效用。
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有著與我們中華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這就要求我們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中多途徑、多舉措地引導學生開闊視野,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英語知識。閱讀文本涉獵豐富,是對學生進行文化背景知識滲透的良好載體。
在實踐教學中,我不僅僅滿足于帶領學生一一分析閱讀文本中所涉及的英語語法知識點,還會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教育資源。如,在學習了Thanks 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這一文本之后,我便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了如下閱讀后的探究小任務:
Where do peopl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Why do people in these areas celebrate Thanksgiving?And how do they celebrate it?
What are the special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悅hinese culture?What are the celebrations and traditions of them?
…
在探究國外慶祝感恩節(jié)的過程中,學生對其背后的文化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比中國的節(jié)日,學生也懂得了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而這自然有益于其開闊文化視野,形成端正的文化價值觀。很好地證明了閱讀后的任務設置之于擴充學生閱讀視野范圍的切實可行性。
綜上所述,任務的設置使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重煥生機。對此,我們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而恰當?shù)貫閷W生設置與文本內(nèi)容相關的任務,如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任務驅動效果的同時,顯著優(yōu)化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