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妍
(深圳市文錦中學,廣東 深圳)
開放性題目在這幾年中考中分值不是太高,但是因為有一定難度,所以答得如何容易拉開分數差距。下面談談深圳近幾年中考中常見的開放性題目命題類型及答題技巧。
解答這種類型題目的關鍵是全面分析材料所給的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結合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述。這類題目表面上看來是開放性試題,實際上能在書上或老師的授課中找到理性的回答。
例如2016年中考試卷33題問題二:根據材料分析,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經濟發(fā)展帶來什么重要影響?
課本中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這個問題有較為理性的分析總結,學生利用好原話答題則能獲取較高分數。
再如,2016年33題問題五: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fā)展道路?
當我們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平時上課和課本中關于中國發(fā)展道路的一些說法,例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的道路、和平發(fā)展的道路……結合材料分析,可以得到比較理性的答案。如果用自己不夠嚴謹的語言答題,不著邊際,則導致丟分。
首先要注意看圖表的標題,一般來說標題直接反映了圖表的內容;其次要根據題目要求做好三個分析比較:
(1)橫向比。把同一橫欄的數字作比較。
(2)縱向比。把同一縱向欄目的數字進行比較,看比較出來的數字有何變化。
(3)綜合比。就是把橫向比和縱向比的數字綜合起來比較、考慮,概括出整個圖表所反映出來的中心內容。
最后,還要注意到圖表中出現的地點、時間、下面的注釋等相關信息點。
舉例:
根據材料,指出1952年至1960年我國糧食生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
本題需留意的內容有標題、時間和變化趨勢。由此,可以得出:1952年至195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呈上升趨勢;1957至1960我國糧食總產量呈下降趨勢。原因和特殊歷史時間的農業(yè)政策有莫大關系。分析該題時要注意曲線的變化趨勢,分成了明顯的兩段,考慮問題要周全。分析的指標糧食總產量來源于標題。
首先要明確是看哪些材料談啟示,對所給的材料需進行認真的分析、提煉,從中先歸納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識、道理、主題,判斷是屬于政治、經濟、科技等哪個或哪些領域的問題;然后再推論出現在社會應該怎么辦,所答內容要有時效性,答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結合;有時候,能從前面問的問題獲得一定答題思路;分值一般1分一點,每個點之間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答題。
舉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復興重任,領導全國人民進行艱難探索,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鋼和電的產量對照表
國家項目中國 印度 美國鋼產量(千克) 2.37 4 538.3發(fā)電量(千瓦時) 2.76 10.9 2949
材料二: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的成都會議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內容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材料三: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任務。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就是要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提高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確保發(fā)展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
材料四:
1980年深圳
今日深圳
問題一:依據材料一,為改變落后狀況,1953年黨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取得哪些成就?(3分)
問題二:在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我國的經濟建設出現了哪些失誤?(2分)
問題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新時期提出的“又好又快”與1958年提出的“多快好省”有什么不同?(2分)
問題四:比較材料四中的兩幅圖片,說明深圳發(fā)生了怎樣的巨大變化?發(fā)生這種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題思路:全面閱讀材料并結合前三題答題思路可知:中國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曾經的經驗和教訓,在目前現代化建設中非常難能可貴,若揚長避短,則可促進發(fā)展。本題可從尊重經濟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制定任何政策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等方面談啟示。
首先要明確針對什么問題提建議,如果題目中明確提出看哪些材料,一定要讀懂讀透材料;然后要知道給什么對象提建議,還要了解在什么歷史背景下提的建議。提建議時如果能利用課本某些知識點最好用上。
2016年中考最后一題:請根據材料四美國蘋果公司生產的手機的成功案例,并結合中國產品走向世界提兩條建議。
學生可從材料和所學知識出發(fā),從經濟全球化、技術創(chuàng)新、節(jié)能環(huán)保等角度找答題思路。
還有一年中考,在環(huán)保問題上出了一道題,問作為中學生,面對環(huán)境遭受到破壞該怎么做?不少同學寫了加強環(huán)保立法,這種答案明顯疏忽了中學生的角色特點。
這一類題目大多時候能根據材料歸納原因,如果材料中能找到有關內容,注意不要全盤照抄材料,要將原因歸納后分點寫下。但是,有時候,材料給出的信息點不多,要求結合所學知識談原因,難度就較大。這時,我們要認真閱讀材料,先概括出材料里面提及的原因,然后依照當時的時間范圍,回憶課本中的相關信息點回答問題。注意考慮的范圍要大些,注意某些歷史現象的聯系。所以,學生平時要閱讀課本,將某些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線索越明晰越好。
2016年中考題32題問題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
狀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工業(yè)非常落后。材料中沒出現與原因有關的任何說明。學生答題的落腳點必須明確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然后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找原因。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腐朽的制度、列強的入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國力貧弱等多個方面找原因。
同是32題的問題三,在此期間,我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原因?
材料中能讀懂的信息是國家推行一五計劃,其他的原因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能力強的孩子懂得從當時人民高漲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和國際上蘇聯的幫助等方面找原因。
可見,學生答題思路要拓展,不能死背教材,所學知識的縱向、橫向關系必須明晰,理解能力要增強,答題技巧才能提高。
對這類題,切記:不要講空話,要組織好語言,舉典型例子說明問題,分數一般1至2分,所以既不要長篇大論,也不要只寫短語,要有完整敘事句子。
2015年中考32題最后一問: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我們在“互聯網“大世界的生活。
這一道題分值2分,舉出至少兩個社會生活中的實例來感受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快捷、更豐富多彩,注意必須舉實例,出行、飲食、購物、娛樂、學習各個方面都可以。
以上是我對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答題的一些不成熟的答題指導,這是學生答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后在命題中應設計相關題目加以訓練,同時在試卷講評時要注重傳授答題方法,以幫助學生提高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