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飛
(黑龍江省海倫市倫河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 152300)
小學語文階段的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在接受小學階段等級教育中逐步形成的能夠適應個人眾生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于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進行不斷的充實和更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積極開展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將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作為教學模板,同時還應當注重對于學生價值觀的熏陶,培養(yǎng)出具備良好學習習慣,足夠欣賞能力,健全社會價值觀的學生。
成尚榮老師在《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中對于教師的定義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方面,本文從這四個方面出發(fā),總結一下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內容。
首先是語文學科的知識素養(yǎng)。這里指的是語文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yè)性。包括語文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另外還需要包括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語文學科的思考方式,對于語文學科發(fā)展的歷史把握,以及對于語文學科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這一素養(yǎng)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根本素養(yǎng)。
其次是教育科學的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必須具備心理學、教育學、課程論等基本的技能,這是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組織的基礎條件,通過課堂的教學實踐和反思,能夠對教師語文教學實踐的進行內生和轉化。
第三是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自身具備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文化底蘊,在歷史、文化、哲學等方面有著深刻的理解,對于人類的科技有著充分的認識,這些都能夠為教學的實際判斷以及方向奠定基礎,小學教師在人類文化傳承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備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實現良好的傳承。
第四是教師的價值觀。教師的價值觀是教師核心素養(yǎng)當中的動力,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價值取向的重要觀念,同時也體現著對于中國文化、文字、語言的情感態(tài)度。
語文教育屬于素質教育,在整體實施的過程中,往往體現出人文性、思想性、基礎性等特點。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能夠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只有不斷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才能更好地運用教學方法,并將其充分施展于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語文本身的教育功能。語文教師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更積極地處理學習中出現的困難。
心理研究表明,人天性有一種發(fā)展的愿望或需要,其生理發(fā)育與各種食物不可分割;其心理發(fā)展與學習離不開。人的學習是人的主動活動,在實際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會經驗,形成自己獨立行為的過程。小學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啟動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比如在教學中舍棄老師在黑板上自顧自講的形式,可以嘗試讓學生們分小組進行討論,借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和學習積極性。
小組學習需要注意一些情況,有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李世民?請學生討論”。班級學生組成一個個小組討論形式,小組中的學生討論的很熱鬧,但仔細觀察,會發(fā)現每個小組都只有一兩個學生帶頭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只是聽或者簡單地附和,還有些學生只是自己閱讀,有意或無意地讓自己成為了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1]討論停止后,老師提出了讓學生來發(fā)表意見,回答問題的也是帶頭討論的那幾個學生,其他人完全沒有想起來回答的想法,當問題還沒回答完。老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就直接說出了答案,這就導致了許多同學沒有參與進來。
這是一個所謂的“包場”現象,就是說,在合作學習中,全員充分參與性是不夠的,經常讓小組中優(yōu)秀的人代表其他人,而其他成員的觀點得不到表達。結果導致,害羞謹慎、內向的學生成為觀眾。他們往往沒有機會獨立思考,直接從活躍學生的參與中獲取信息。這將削弱整個學習群體的積極性,所以這樣的參與形式,不能真正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導作用,導致學業(yè)成績差異嚴重,這不是小組學習的初衷。
老師應該新自己的觀念,開展學習小組是為了要趕上教育的潮流,滿足公開課的需要,還是由于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滿足社會的要求?如果老師缺乏對合作學習小組精神的掌握和小組合作學習需要的認識,那么開展小組學習是無效的。[2]做到這點,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正確把握新課程標準、推廣新觀念、改變自己的想法、加強對小組學習研究,才有可能做好小組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學校這樣的基礎設施來幫助。學校作為組織者,多多組織教學研討會,給教師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教師們充分相互交流。在這樣的交流會上,大家可以取長補短,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完善。如果各個教師都這么做,那么,無疑就是整體的教師專業(yè)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另外,學校作為載體,應該多多督促各位教師,自我提升專業(yè)能力。學校的督促作為外力,促進老師自我提升。老師應勤于研究學習技能,通過理論與自己實踐相結合,最終達到自我提升專業(yè)技能。老師還應該勤于實踐,將自己學習與研究的技能,盡快的用于實際中?!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才可以檢驗自己研究出的技能是否可行,是否可以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如若不可以,教師還應該學會時時反思。反思為何如此的技能不可以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并完善改進。然后再運用到實際授課中。經此反復,最終完善技能,就可投入到實際授課中,并與相互交流,推廣。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重要的引導者,需要從多個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積極地樹立責任意識,為學生更好地起到示范引領作用,這將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也關系到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胡曉容.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0-21.
[2]李晶.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