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愉
(牡丹江市陽明區(qū)鐵嶺鎮(zhèn)中心校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在我國教育逐漸深度開展下,小學語文作文課堂實現(xiàn)新的變革。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都較為單一,教科書更為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消極模式下,為了能促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需要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確保其教學意義的實現(xiàn)和發(fā)揮。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般都為看圖寫作、寫日記,無法對學生的寫作技能和具體要求提出更高要求。盡管入如此,對于一些剛剛學會識字、認字以及寫字的學生,對小作文學習和寫作還存在一些難度。所以,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對其進行滲透,并在多個角度上對其完善。如:為學生提供寫作思維和寫作模式,針對文章內(nèi)容,可以使用大量比喻、對話等,對故事文章進行表達,充分描述出心理活動等,保證能更為合理的展現(xiàn)出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文章中含有的情感,以促使學生思維擴展能力的獲取。比喻手法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用較多的修辭方法,只有在這種寫作模式下,才能促使其思維模式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小抄寫員》授課前期,可以將當時的場景進行大概介紹,并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使用比喻的形式進行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主體對象,在這種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將其各個特征充分表現(xiàn)出來,也能凸顯出其中的要點。對于文章中的寫作特色,可以為學生進行舉例,引導學生掌握課堂上的一些寫作技巧,接受語言和理解內(nèi)容,保證在長期教學模式下,增強學生的寫作思維[1]。在寫作教學培養(yǎng)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其存在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并在寫作的時候,滲透一定技巧,學會作文寫作,并在期間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彰顯出小學語文作文具備的魅力,這樣不僅能為學生的日后發(fā)展提供保障,促使其積極發(fā)展和進步,也能實現(xiàn)學生多項思維的擴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具備較強的想象能力,能夠給外部的新鮮事物進行分析[2]。所以,在日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學習中,要詳細把握其存在的要點,并對具體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掌握語文寫作的具體方法和思維,加深對內(nèi)容的思考和分析,保證學生的思維角度得以培養(yǎng)。不僅如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要抓緊其要點,并對其積極引導,掌握語文的寫作方法,確保能對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寫作習慣進行培養(yǎng)。比如:一些學生總是能夠拿起筆對其寫作,未經(jīng)過思考,也沒有寫出大綱,無法達到其結果構建出亮點,不利于學生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在對相關文章進行講解期間,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其存在的修辭方法,介紹其他的寫作技能,還要積極鼓勵寫作,使他們在寫作的時候,能夠?qū)Σ煌男揶o方法、進行寫作,展現(xiàn)出文章具備的魅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如:某個普通的小學生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挖掘,展現(xiàn)出作文素材。這些素材多都是來源于生活和書本,為了積極引導學生,要為其提供寫作素材,確保其獲得更多體驗,實現(xiàn)知識閱讀的學習,以保證其發(fā)散性思維的實現(xiàn)[3]。為了引導學生對其存在知識進行獲取,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積累更多知識,掌握生活中的素材知識,保證將其應用到文章寫作中,學會對知識的充分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學會應用,認識其促進的要點,以確保學生的積極進步和發(fā)展,保證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實現(xiàn)。
在文章學習過程中,其中的表達技巧中,最為凸出的是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達,保證學生對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進行培養(yǎng)。在文章中,一些人物的對話多是心理活動,學生在不斷反復思考中,能確立出自身思想,也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強化,保證自身行為都能更為規(guī)范[4]。針對心理活動的詳細掌握和分析,也能多方面的將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境界等充分表達。所以說,在寫作教學中,對一些修辭方法進行詳細應用,能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一些學生寫作的文章都較為平淡,盡管心理思想較為強烈,但通過文字都無法對其表達,因此,在這種時候,使用修辭方法和寫作技巧,將展現(xiàn)出不同的文章含義。一些學生對寫作都存在厭煩心理,所以,在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一個小片段進行寫作,保證學生對其充分展現(xiàn),學會更為合理的寫作技巧,挖掘?qū)W生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當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感悟過程中,為了獲得一些啟迪,要在寫作中滲透豐富的感情活動,使其享受更多的審美情趣,也能將文章中的字字句句充分表達出來。寫作具備一定復雜性,能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也能展現(xiàn)出一定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要保證學生自身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在寫作中對自審充分認識,也能將其存在的困難進行消除,確保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會滲透寫作技巧,保證在積極引導下,促使其作用的實現(xiàn)和發(fā)揮,確保在掌握豐富經(jīng)驗情況下,達到寫作技能的提升[5]。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寫作作為首要條件,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為學生的以后發(fā)展和進步提供便利,保證學生對其有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1]劉利鋒.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處[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4):70.
[2]王清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學周刊,2016(30):83-83,84.
[3]李麗華.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數(shù)字化用戶,2016,22(52):118.
[4]邱秋玲.先寫后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師道:教研,2012(1):22-23.
[5]吳艷蓉.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讀與寫,2017,14(1):14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