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佳
(蘇州市相城區(qū)元和小學,江蘇 蘇州)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指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明確了團隊職責和目標,保證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與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索”學習要求相契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適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應用。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法做相關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數(shù)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它要求學生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中對知識進行應用和鞏固,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個人無法獨立完成的內容,這就需要通過團隊協(xié)作來完成。小學生思維中尚不存在“團隊意識”概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實踐項目,可以使學生初步從感官上體會“團隊意識”的意義:一是認識到團隊的力量要遠勝個人“單打獨斗”,很多事情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會更有效;二是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充分感受集體的溫暖,增強同學間的親近感;三是在小組中每個人各司其職,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有助于培養(yǎng)其責任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的學習方法,一方面由于同學之間有較強的親切感,涉及共同完成的內容,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會增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積極思考,即使平時不善于思考的學生,在集體氛圍影響下也會開動腦筋,思維活躍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交流并共同得到答案,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會進一步增強學習積極性,非常有助于教師開展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師單方面授課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課堂氣氛過于死板,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可以有效實現(xiàn)“寓教于樂”。學生在合作時可以暫時脫離單純的“聽課模式”,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過程中自我意識得到充分釋放,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增強對數(shù)學課的興趣。
學生在學到新概念、新公式后通常還不能熟練運用,這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最佳時機。教師應“趁熱打鐵”,及時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和鞏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我在將小學五年級上冊(蘇教版)小數(shù)“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內容全部講授完畢之后,即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首先將座位相鄰四人分為一組,每一組設置測量員、監(jiān)督員、記錄員和報告員角色,由學生自行分配;其次要求學生用直尺互相配合,分別測量出課桌和數(shù)學課本的尺寸并記錄,長和寬相乘算出單面面積(小數(shù)點保留兩位);最后再將面積相加算出物體表面積。在我發(fā)出指令后,學生們迅速行動、相互配合,教室里氣氛熱火朝天。在巡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尺子不夠長,成員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做標記完成;有的小組計算完畢后,在監(jiān)督員的要求下重新做一遍進行自查。計算結束后,我請每個小組報告計算結果,不同小組使用的計量單位不同,有的用m,有的用cm,但得出的結果都是準確的。在此次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了目標,進一步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和諧和友誼;一些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時通過互助的形式解決了問題,學會了正確的方法,知識漏洞得到了很好的填補。從結果來看,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綜合運用和知識的掌握得到了有效的強化和鞏固,本次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成功。
小組合作學習適應性較廣,但并不代表所有內容都適合分組學習,很多學習內容還是需要學生獨立完成;開展頻率過高則會占用過多授課時間,也會使學生心態(tài)變得浮躁,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聽課的穩(wěn)定性。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盡量遵循“少而精”的原則。
由于學生在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均有差距,那么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是要明確目標,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求學生明確職責分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有效體驗;三是要求學生之間對結果進行對比檢驗,錯誤的需要重新完成,保證學生能夠以認真的態(tài)度來完成學習內容。
在分組合作過程中教師應提前限定操作時間,由學生自己掌握,一方面避免學生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打斷,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組合作的效率。通過限定時間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應激性,從而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提倡教學手段多樣化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種拓展和補充,可以有效應用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去,但目前該方法在適用廣泛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此基礎上不斷研究和摸索新的教學手段,保證小學數(shù)學教學手段多樣化,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