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瑤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 廣東韶關 5127000)
這類青少年大多是性器官已發(fā)育成熟,內分泌旺盛,性欲強,心理幼稚,性知識缺乏,控制不住自己的個人性心理行為所致。
未成年人心理稚嫩,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中,受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他媒體中低俗文化的影響,網(wǎng)絡成癮者中的青少年學會并嘗試由性沖動帶來的性活動,使少男少女偷吃禁果,并從中獲取性滿足而促發(fā)早戀。此外,還有部分特殊家庭,對父母愛的缺失,去尋求異性伙伴,從異性中獲得愛的關懷。[1]
早戀中的不少未成年人,在兒時同異性小伙伴的游戲中建立起的感情,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青梅竹馬”,漸生而來的深厚感情的延續(xù),到了青少年時仍相互依戀,在相互傾慕中發(fā)展成為早戀。
這是一種常見因素,父母在見到少男少女在一起,常視為一種不正?,F(xiàn)象,而去橫加干涉,在父母眼里認為這將會影響學習,有誤前程、敗壞門風作為干涉內容,反而促使他們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偏要與父母對著干。[2]
這是本課程的根本性質,也是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思想品德課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能力,還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和有關社會科學常識轉化為學生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所謂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人們通常理解為文學、藝術、哲學、歷史、人文地理等。人是社會中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受到社會環(huán)境中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青少年來說,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思想品德課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這些都體現(xiàn)了本課程的人文精神。
思想品德課注重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jīng)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這門課的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實踐的主體并非是單一的教師,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實踐性更值得重視。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yǎng)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說教。只有這樣,知、信、行才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思想品德課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實現(xiàn)。
綜合性是這門課的構建方式。它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注意到了內容的廣泛性和全面性,照顧到基礎的品德素質和高層次的品德要求。即依據(jù)生活的邏輯,同時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法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社會發(fā)展歷史等教育有機融合。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1.運用思想品德課的內容進行輔導教育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對異性的態(tài)度已由彼此忽視、排斥轉向親近,但對異性交往的現(xiàn)象缺乏科學正確地認識,教師有必要引導其消除誤解,克服羞怯、恐慌、焦慮、盲目等不良心理障礙,形成對“異性交往”較為科學理性的思想觀念,指導其學會并掌握一些與異性同學交往正確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早戀。為此我講《男生女生》這課提出以下幾點教學設想。
(1)選擇一組學生日常生活中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的,卻又往往被學生忽視的“異性同學交往”圖片作為切入點,力求利用畫面鮮明而又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創(chuàng)設一種激情的教學情景。
(2)課堂互動中,廣泛采用圖片、素材、體驗、討論交流的方式,力求將學生的目光引向廣闊的社會領域,突破學生自身狹小的自我空間,學會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新時代思考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
(3)不回避“早戀”這一敏感的青春期問題。在學生初步掌握“異性正常交往”方法和技巧的基礎上,設置“早戀—危險的信號”和“教師忠告”環(huán)節(jié),努力促動學生深刻自我審視自我調整。
2.“自己人”策略。思想品德的教師要擺脫以往那種過于嚴肅的面孔,和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女生情感較細膩、敏感、豐富、脆弱,心理較微妙、復雜,故在進行思想品德時,教師除了融合豐富的心理學知識、生理知識、法制知識外,更要有誠摯的愛心,尊重理解學生,同情她們的不幸,把學生當作自己人來看待,而不是管教的對象,時刻注意”自己人效應”的運用,讓學生切實感覺到老師是她們的貼心人,能夠幫助她們解決困難,讓學生切切實實地喜歡你,消除學生對老師所抱的戒心,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觀點、態(tài)度,提高思想品德課對早戀的輔導成效。
3.結合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只有當學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時方可能實現(xiàn)”。市場經(jīng)濟、信息時代呼喚加強自我教育。在目前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下,如何提高青少年抗腐蝕的能力?只有提高學生自身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分辨能力和免疫能力,從而形成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女學生才能在紛繁復雜和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抵御負面因素侵蝕,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增強自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