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第十八中學 遼寧撫順 113001)
當前,微課教學在教育活動中日見火熱之勢,它的發(fā)展得益于視頻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是視頻技術的延伸。其優(yōu)點在于短小精悍、操作簡單、符合網絡時代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等,能夠同時滿足資源創(chuàng)建者、學生、教師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學習者的喜愛。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中,通過微課手段進行的初中地理翻轉課堂已經取得了客觀的教學成果。初中地理微課教學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1]
通過劉贛紅、何秋蘭兩位在對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中的400多份獲獎作品的研究,我們大致可以將得到的結論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在關于學段方面,初中學段是微課較為適用的階段,而小學和高中學段的應用效果略有不如;在關于學科方面,微課在數學課程上的作用要明顯大于語文、英語、物理、生物以及信息技術等課程,而發(fā)揮在地理學科上單作用還要更小一些。相較而言,我們會發(fā)現,雖然總體上微課比較適合初中學段的教學,但是在學科上,地理課堂上的微課教學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通過對網絡上中小學微課資源的統計研究,我們還會發(fā)現,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學科的微課資源足足占到了資源總量的一半??梢妭鹘y主課的應用狀況和資源儲備還是要遠遠超過地理學科的。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地理學科涉及到兩個方面——人文和自然科學,而微課的設計時間較短,所針對的往往是某一個片段的問題或者一個知識點,并不能完整的體現地理學的綜合性特點:另外,如上文所言,微課的應用更加偏向語文、數學、英語等主學科,這些學科都比較偏向于講解分散的知識點,這也是受到了當代應試教育導向的影響。[2]
隨著微課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關微課的論文日益增多,大多以“微課”、“翻轉課堂”為主題,這反映了在教育界微課受到了越來越大的重視。通過檢索大量相關論文、期刊,我們能夠發(fā)現,關于微課教學在初中地理的相關論文數量同樣不及幾門主學科,這與微課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狀況基本一致。針對這一現狀,一些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看法。比如趙春芳老師在結合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制作的微視頻,能夠感受到微視頻對傳統教學方式有益補充。再比如晉江毓秀中學的吳健康老師,在結合國內外研究及本校在微課應用方面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許多地理微課建設的價值跟不足之處,極具指導意義。總體上,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研究還處于起步級階段,網絡上許多關于地理教學的視頻的現實應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網絡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簡短、方便、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從微博、微信,到微電影、微視頻,無不體現出現代人對于細心獲取方式的偏好跟取向已經越來越趨于效率化。微課教學的方式具有其獨特性,在信息爆炸的快節(jié)奏信息時代,更能契合初中生的心理。初中生尚處于青少年時期,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但是并不強,更多時候還是出于感性思維在行動。因此,更容易接受微課教學的節(jié)奏跟教學方式。許多教材上枯燥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往往難以使其接受理解。而微課教學則不同,通過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更加立體的傳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視頻表現形式,讓初中生更加樂于去接受新的知識,其效果與傳統方式自然也就不同。
微課教學在地理教學中雖然存在側重單一知識點的缺點,但是相較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地理學科在圖片、文字、圖表等教學方式上更加突出,這剛好契合了微課的特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比如在講解地球的公轉與自轉的課程時,以往的教學中最形象的方式不過是通過地球儀等手段給學生進行演示,可操作空間非常有限,學生難以對其形成足夠立體的印象。而微課的加入,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它通過現代網絡技術,能夠多維度的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的內容,更加全面的傳授知識。同時,微課的便捷性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不必局限于學校,學生學習時也不再局限于課堂,在家里、在車上,只要有一臺網絡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這些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則可以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其它相關能力。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制作進行分析整理,然后再進行加工制作,將其中最有價值最有效用的地理知識提取出來,并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突出表現,以此提高微課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更有效學到重點知識。制作微課的過程,對教師而言同樣是一種提升,能夠充分的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特色,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制作的微課成品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微課教學的應用前景。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地理微課教學應該盡可能的發(fā)揮長處,同時兼顧知識點的解讀以及情境啟發(fā)性教學的特點,帶動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革新。以環(huán)境保護的課題為例,對身邊存在的污染現象列舉出來制作微課課件,以學生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使其產生帶入感,從而切身感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將情境融入生活,突破傳統教育的框架,不再僅僅只是知識點的講授,而是寓教于情,掌握知識點的同時,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在的教學及微課發(fā)展前景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來,中國教育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從傳統的私塾到現代規(guī)范化的學科教育再到當今信息時代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微課的出現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體現出了這一演變過程中的又一個階段,也是科學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未來,它會不斷完善,更加適應時代需求,我們應該以客觀辯證的態(tài)度去看待它的作用,通過實踐來檢驗微課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