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麗
(江蘇省沭陽縣高墟中心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思想品德課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思想品德教材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那么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組織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教材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需要仔細研讀教材,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教材內容,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地教學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重、容易分神的特點,通過問題教學法,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以增加思想品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上《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中我引用了影片《刮痧》的節(jié)選鏡頭,并設問討論:(1)圣誕夜,丹尼斯的父親為什么要冒險爬樓去探望兒子?(2)作為親生父親,為什么會被剝奪對自己兒子的監(jiān)護權?法官的判決是為了保護丹尼斯的什么權利呢?(3)這段影片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這樣用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通過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答疑解惑、學習知識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了“人格權”和“生命健康權”,也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并理解了影片中對孩子生命健康的關愛,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特殊保護”奠定了情感基礎。
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情景模式教學,讓學生在小故事中學習思想道德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興趣,還能加深他們的記憶,能對思想品德的課堂有效性起到促進作用。另外,自己參與故事的演繹、討論、思考還能鍛煉小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能對他們的心靈產生震動,引發(fā)他們的思考,進而提高他們自身的思想品德。
例如,教學《伸出愛的手》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幫助殘疾人的一些故事,課堂上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會關心他人;讓學生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體現(xiàn)童真、童趣。如讓學生用一只手來穿衣服這一情節(jié),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真切的體會到殘疾人的痛苦;用一只手收拾好書包,拉好拉鏈……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老師及時點撥,與學生們互相溝通把體驗和感受融為一體,讓學生們真實的感受到殘疾人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我們作為肢體健全的人應給予他們的是關愛而不是嘲笑。學生就是通過活動,親身參與,親自感受,才更深刻的感受到殘疾人的疾苦。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讓他們小小的心靈產生愛的共鳴。
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自然不可能好。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傳輸速度快、容量大的特點,將其引入課堂,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抽象事物轉變成為形象的事物,把靜態(tài)事物轉變成為動態(tài)事物,把枯燥的知識轉變成為生動形象的知識,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從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識。這比教師口頭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也有不足之處,教師不能忽略這一點,應正確看待其不足,發(fā)揮其優(yōu)勢,抓住時機,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
思想品德的教學是一個開放式的課堂,這樣才更具有生命力,才深受學生們的歡迎。開放式教學就是不拘于傳統(tǒng)的、固定的或單一的封閉的模式,而是要沖破學科、課堂和書本的局限,實現(xiàn)思維方式和教學途徑多元化。沖破課堂約束,參與社會實踐,打破課堂局限,做到各種知識的相互滲透,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全方位育人的網(wǎng)絡。
現(xiàn)在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百依百順,造成許多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開展“幫媽媽做一件家務活”、“我們是好伙伴”等活動,鼓勵學生之間的交往。讓他們?yōu)榧彝プ鲆恍┝λ芗暗氖虑?,增強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學會關愛家人。如教學《我愛我家》這一內容時,大膽地把學生家長請到課堂中來,并安排家長與孩子一起搞活動,做游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介紹家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走上講臺,“我的爸爸長得真瀟灑……”“我的媽媽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情景,那語言,一切都是自然的真實的感情流露,“孝親敬長”的思想意識自然地在每個孩子心中萌發(fā)。此時,筆者因勢利導:“父母是怎么關心你的”“你又是怎樣做的,應該怎樣去做”,這樣,又自然地引領學生回歸到日常的生活空間之中。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所需發(fā)展的方面是多樣的,在各個方面發(fā)展的越好越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