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艷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巨甸鎮(zhèn)中心完小 云南 麗江 674117)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而一提到作文,不少學生就感到害怕,有些學生對作文“敬而遠之”,甚至有也不少教師怕教作文,這種現(xiàn)象在信息相對閉塞、教學設施相對不完備的的農(nóng)村小學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怎樣才能改變這些現(xiàn)狀呢?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尤其是一名邊遠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我認為這幾方面一定不能忽略。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這句話很清楚的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讓學生樂于作文,首先必須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樹立他們的信心。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對作文的概念是懵懵懂懂的,因而在作文教學初期,一定要談化作文概念,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和方法,把他們領入作文大門。第一堂作文課可以是游戲式、兒歌式、故事式等,也就是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放膽地多說多練。記得,我給學生上第一堂作文課的時候,我首先把許多有趣的、學生喜歡的故事書籍(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擺在講堂上,問學生:“喜不喜歡聽故事?”學生都說“很喜歡”。于是我從書中隨便抽一本,選一個簡短的故事讀起來,讀完后叫幾個會講故事的同學上臺講,之后讓學生把聽到的故事寫在紙上,要求會寫一句就寫一句,會寫幾個字就寫幾個字。最后讓他們在自己的故事上附上殼,寫上姓名,我對他們說:“太好了,祝賀你們,你們真不簡單,學會寫書啦!請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同學們都興奮極了,這節(jié)課上得輕松愉快,在他們還不知道什么是“作文”的時候,已經(jīng)對作文產(chǎn)生了興趣,這樣我把這一方法以不同的方式滲透到平時的聽、說訓練中。如抓住教材中聽話、說話、寫話題進行訓練;課文中重點句子的仿寫、改寫、縮寫、增補詞句練習;給課文續(xù)尾,發(fā)表看法等,既培養(yǎng)了學生聽的能力,又鍛煉了說話、寫話的能力,讓他們明白作文其實不過是用筆來說心里話,從而激發(fā)他們對作文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特別是在小學作文起步階段,更應鼓勵學生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兒童的習作,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教師也應該予以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會得到張揚,從而形成正確的寫作觀念。
我在指導學生寫《我的老師》時,先讓學生自選材料,大部分學生寫老師關心同學、認真上課、加班批改作業(yè)等,也有些學生寫自己和老師發(fā)生誤會,希望老師能理解自己。老師沒有加以約束,鼓勵學生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這樣鼓勵創(chuàng)新,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勇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
(一)親近自然,寫家鄉(xiāng)之美。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jù)豐富的表象是寫好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fā)。農(nóng)村的小學生,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春之綠、夏之泳、秋之實、冬之雪……,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二)體驗勞動的艱辛,體會純樸的民風。作文教學要貫穿“情感”這一主線,挖掘生活中令人感動,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東西。而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的孩子,由于孕育他們的就是農(nóng)村這片廣闊的土地,養(yǎng)育他們的就是樸素、淳樸的農(nóng)民,這樣,“農(nóng)活”對他們來說也就習以為常了,而這就是我們農(nóng)村特有的教育資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么在學校這塊“班級責任田”里就可大顯身手了。當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那么勞動的體驗就是刻骨銘心的了,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看,親身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就知道要好好學習,更要對父母多一些理解與體貼,試想,如果沒有這親身感受,能寫出這么動情的內(nèi)容嗎?
另一方面,農(nóng)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xiāng)親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jié)約之風等等,這些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就鮮活地發(fā)生在同學們的身邊。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象征團圓的中秋節(jié)或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這些節(jié)日或聚會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的濃濃鄉(xiāng)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他們那不由自主的贊美就自然而然溢于筆端了.
總之,改變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的不利現(xiàn)狀,責任在于教師。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作文訓練要注重激趣,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樹立“開放性”教學觀念,將學生的作文訓練由課堂引到課外,引向廣闊的生活大世界。倡導“真、善、美”,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說真話、寫真事,學會積累,樂于交流,樹立起寫作的信心。通過一系列的、長期不懈的訓練,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之路、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