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燕
250112濟南市歷城區(qū)精神衛(wèi)生防治中心藥劑科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確診后需及早、有效地開展藥物治療,以使患者血壓得到良好控制,保護靶器官,減輕損傷,改善預后。臨床采取單一降壓藥物治療時,常規(guī)劑量并不能獲得理想降壓效果,藥物劑量加大后,雖然降壓效果增加,但藥物不良反應也同時加重。近年來研究指出,原發(fā)性高血壓治療時,聯合用藥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采取聯合用藥方案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使用藥物為纈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06例,男64例,女42例;年齡43~84歲,平均(58.7±4.3)歲;病程2~26年,平均(12.8±3.5)年。⑴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且明確為原發(fā)性;②無藥物過敏;③知情同意。⑵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血壓;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③充血性心力衰竭。按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3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方法:兩組均給予飲食、運動、用藥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纈沙坦治療,80 mg/次,1次/d,早飯后服用,連續(xù)8周。觀察組給予纈沙坦聯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纈沙坦應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次,1次/d,早飯后服用,連續(xù)2周后若未明顯改善血壓,增加服用劑量為5 mg/次,繼續(xù)服用6周。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壓,統(tǒng)計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處于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降低>10 mmHg并處于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降低>20 mmHg;②有效:舒張壓水平降低<10 mmHg,但已經處于正常范圍,或舒張壓水平降低10~19 mmHg;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8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1%,其中頭暈3例,惡心3例,嘔吐2例。觀察組出現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9%。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67.7±10.5 137.4±9.2 98.8±5.8 88.8±4.6觀察組 167.2±10.8 128.6±7.9? 98.6±6.3 81.3±3.7?
高血壓是一類綜合征,會對患者健康產生嚴重危害,血壓長期控制不良,可明顯損害各靶器官,如心、腦、腎。我國高血壓發(fā)病率較高,但患者發(fā)病后血壓良好控制率并不理想,導致患者預后情況較差。研究指出,高血壓治療時,獲得預期療效的關鍵在于有效地控制血壓,使其處于合理范圍[1]。
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常用藥物包含纈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等,每種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纈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受體Ⅰ阻滯劑,對于血管緊張素Ⅱ的血管緊張素受體Ⅰ,該藥物可作出特異性的阻斷,并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受到抑制,將內源性及外源性血管緊張素Ⅱ所具備的收縮血管、釋放醛固酮作用阻斷,擴張外周血管,促進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實現降低血壓的目的[2]。同時,纈沙坦可一定程度地保護患者腎臟,可將腎小球內的毛細血管壓力降低,炎性遞質減少,阻礙細胞生長因子釋放,促進腎細胞增殖減輕、尿蛋白減少,最終發(fā)揮保護作用[3]。另外,如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殖發(fā)生異常,纈沙坦可對此種異常做出抑制,將細胞外基質合成減少,減緩腎小球硬化的進展速度,促進腎小球濾過膜的選擇性改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二氫砒啶類長效鈣拮抗劑,通過細胞膜、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外鈣離子會進入細胞,而該藥物可對此種進入發(fā)揮阻滯作用,進而松弛心肌及血管平滑肌。此外,腎上腺素由交感神經末梢釋放,該藥物還能對此釋放作用做出阻礙,并降低血漿兒茶酚胺水平,松弛及擴張小動脈,并對心肌肥厚做出逆轉,預防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應用后可平穩(wěn)降壓,且可長時間的發(fā)揮藥效,同時,相比于其他鈣拮抗劑,該藥物可減少不良反應,也不會影響心肌收縮力、心率、房室傳導。
臨床單一使用纈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僅能獲得有限的降壓效果,劑量增加后也不能成比例的提高降壓效果,且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將纈沙坦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用后,既可疊加這兩種藥物的降壓效果,增加降壓作用,使靶器官損害延緩,又因治療中采取優(yōu)化的小劑量方法,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甚至可減少不良反應,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纈沙坦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用后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控制血壓,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