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群 劉莉萍
【摘 要】腹部手術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婦科手術雖未損傷腸道,但由于麻醉、手術牽拉刺激、術中暴露、腹腔開放,熱量散發(fā)等,導致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出現(xiàn)短暫性麻痹狀態(tài),表現(xiàn)為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術后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術后并發(fā)腹脹是臨床上常見而比較棘手的護理問題,尤其是經(jīng)腹手術,如護理不到位會導致腸梗阻的發(fā)生,為了促進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的盡早恢復,同時減輕患者因手術腹脹帶來的痛苦,在臨床上也采取了不少減輕腹脹的護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手術患者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系統(tǒng)概述促進婦科經(jīng)腹手術肛門排氣的護理進展,以便更好的探討促進婦科經(jīng)腹術后患者肛門排氣甚至減少或者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婦科;腹部手術;肛門排氣;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腹部手術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術后并發(fā)腹脹是臨床上常見而比較棘手的護理問題;腹脹使患者腸內(nèi)壓持續(xù)增高,可影響手術切口的愈合,還可至膈肌上升,胸部活動受限,從而引發(fā)呼吸困難、下腔靜脈回流受阻,誘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因此術后盡早恢復腸蠕動,對于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至關重要;王雅箐[2]研究發(fā)現(xiàn),腹部手術后78.43%的患者害怕傷口疼痛、擔心傷口裂開、輸液外滲,引流管的脫落等發(fā)生,而對下床活動有所顧慮,部分患者不知道早期活動,不知道如何活動,不知道如何安排活動量[3],對此,如何幫助患者術后盡早恢復腸蠕動功能,一直是臨床醫(yī)務人員關注的熱點。本文就近年來促進婦科經(jīng)腹手術肛門排氣的護理進展進行綜述。
1 術前護理干預
1.1 心理干預:由于婦科手術的特殊性,女性患者往往會擔心術后影響夫妻關系,而子宮切除者會擔心身體形象受損等,從而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4]。護士術前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解除患者的顧慮及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配合。
1.2 胃腸道準備術前指導患者遵醫(yī)囑飲食,遵醫(yī)囑喝瀉藥或灌腸,做好胃腸道清潔準備。其目的是清除胃腸道的糞便和積氣,使手術視野充分暴露,降低手術難度,同時也能減少術后腸脹氣等不適[5]。
1.3 加強健康教育術前對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的講解,告知鍛煉的目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在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教會其相關鍛煉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術后活動的依從性,能更好的配合、參與到早期康復鍛煉中,避免了術后因疼痛、麻醉臨時學習致效果不佳的弊端,且通過掌握相關方法,可提高患者恢復的信心,減輕心理壓力[6]。
2 術后護理干預
2.1 術后早期進食術后早進食可有效促進胃腸蠕動,所以術后給予患者正確的飲食護理指導是減少其脹氣發(fā)生的一項重要措施[7,8]。術后禁食禁飲6h,6h后開始進食流質(zhì)飲食已經(jīng)成為了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因進食后胃腸道內(nèi)容物對平滑肌的牽張,溫度、化學刺激可刺激引起胃腸道內(nèi)容物排空,機械性刺激可引起小腸充血,加強小腸分泌活動,并在進食后逐漸加強,促進患者早排氣、排便[9]。劉莉花[7]通過婦科腹部術后186例患者的研究也表明,術后6~8h開始進食,對于促進胃腸道功能蠕動的早日恢復,減少腹脹,是行之有效的。
2.2 術后早期活動術后患者通常要經(jīng)歷“術后臥床”。因此手術后腹脹更易發(fā)生在臥床不能活動的患者。腹部手術后早期功能鍛煉,能促使胃腸功能恢復,預防腹脹,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對縮短手術恢復期,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陳永彤等[10]研究表明腹部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對胃腸功能恢復優(yōu)于常規(guī)鍛煉,縮短肛門排氣時間(P<0.05)。劉禮秀[11]等指出,早期床上運動配合呼吸運動能促進橫隔膜上下移動和腹肌的活動,從而對胃腸起到按摩作用,對胃腸的消化功能起著良好作用。
2.3 術后鎮(zhèn)痛泵的使用自控式止痛泵較傳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式(肌注和口服止痛藥)相比,它具有隨意控制,作用時間長,起效迅速的優(yōu)點。國內(nèi)文獻[12]認為,術后采用自動控制泵鎮(zhèn)痛的患者排氣時間較對照組早,原因可能為術后疼痛減輕,床上運動增加,進食增加所致。
2.4 溫水足浴腹部手術后溫水足浴護理源于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和現(xiàn)代足反射區(qū)理論。溫水足浴可使足部臟器反射區(qū),足三陰、足三陽足部各穴位接受溫、濕熱刺激,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可使堆積物得以排出,從而使得臟腑功能改善,使麻痹的胃、腸恢復蠕動,促使腸腔內(nèi)積氣排出,腸道功能恢復正常[13]。溫水足浴不僅成本低而且還能使患者感到全身舒適,肌肉放松,疲勞感和疼痛均減輕。達到了治療的效果。張雪英等[14]對卵巢癌手術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對卵巢癌術后患者實施早期鍛煉同時溫水足浴加足底按摩,能加快胃腸蠕動,縮短了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周競奮,夏寶妹[15]在溫水中加入中藥足浴可促進婦科手術患者術后肛門排氣,使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提前。
2.5 按摩和針灸中醫(yī)認為足三里是陽明胃經(jīng)之大穴,對術后患者采取穴位按摩,通過刺激體表的特定穴位對內(nèi)臟功能活動起到一定調(diào)理氣血的作用,促進患者腸蠕動盡早恢復,肛門排氣。馮肇顏[16]通過對實驗組患者進行足三里按壓,29例術后10~24h出現(xiàn)首次肛門排氣,明顯早于對照組,說明腹部術后按壓足三里穴位具有促進肛門早期排氣的作用。按壓足三里不需要配備特殊器械和開支,患者無痛苦,易接受,對提高護理質(zhì)量,促進患者康復有深遠意義。張力等[17]發(fā)現(xiàn)針刺足三里和內(nèi)關不但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還可以防治術后胃腸痙攣性腹痛。李雅等[18]屈伸足趾配合穴位按摩可降低婦科術后患者腹脹發(fā)生率和縮短肛門排氣時間。
2.6 足底熱敷足底熱敷是一種熱療,熱有一種極強的穿透性,擴散亦廣泛,操作簡便,不受時間限制,易掌握;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活躍,相應的臟腑組織器官胃、小腸、結腸功能得以改善,促進胃腸蠕動,排出腸內(nèi)氣體。張瑞君[19],通過對124例腹部手術患者進行足底熱敷觀察顯示,腹部手術后雙足給予電暖寶足底熱敷,可促進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提前。
2.7 中藥灌腸中藥保留灌腸是利用中藥調(diào)理氣機,具有吸收快,藥力大等特點,目前廣泛運用于臨床,黎秀梅,張繡[20]報道的大承氣湯保留灌腸,能縮短婦科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起到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
2.8 術后吃陳皮粥中醫(yī)中藥的理論記載,陳皮有促進胃腸蠕動和胃腸恢復的作用,黎建敏[21]等,在術后12小時給予婦科腹部手術患者陳皮粥飲食,能有效促進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減輕焦慮情緒,消除或減輕腹脹,減輕患者的痛苦。
2.9 自制經(jīng)絡彈力襪的使用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運用雙下肢經(jīng)絡相應穴位敷貼藥物滲透,能疏通脾、胃、膽三經(jīng),燕玲等[22]依據(jù)這一原理自制經(jīng)絡彈力襪配合穴位敷貼藥物達到促進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目的,使婦科術后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明顯提前。
2.10 早期咀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是根據(jù)假飼的原理,利用咀嚼口香糖對口腔的刺激,通過神經(jīng)體液反射,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使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增加,從而促進腹部手術后腸麻痹的恢復,劉友花[22]給予術后第1d患者在晨起洗刷后開始咀嚼口香糖,4次/d,2粒/次,咀嚼20min,直至肛門排氣,可以使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縮短,減輕腹脹,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 小結
綜上所述,促進胃腸道蠕動的恢復是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的必經(jīng)過程;如何幫助患者術后盡早恢復腸蠕動功能,消除腸脹氣等不良癥狀,如何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活動,使患者建立早期功能鍛煉意識,增強患者的自主和自控能力,提高患者術后活動的依從性,是縮短術后肛門排氣的重要內(nèi)容。臨床上受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限制,患者術后第一天活動量少,活動的依從性較弱,臨床護理過程中進行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指導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導致患者對早期功能鍛煉不夠配合和主動參與,同時有研究表明,護士協(xié)助患者活動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是缺失比例最高的一項,缺失率為83%[24]。為了提高護理質(zhì)量,更好的促進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功能鍛煉必將成為護理質(zhì)量改進的項目之一。中醫(yī)護理方法在促進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肛門排氣具有顯著效果,但也有缺點,如穴位按摩可因執(zhí)行者的技術水平而存在差異,使療效得不到預期效果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從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兩方面出發(fā),針對原因?qū)嵤┗ダ深A,強化圍手術期的健康指導,中西護理相結合,以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盡快恢復,提升護理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為醫(yī)院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趙洪露.腹部手術早期鍛煉對胃腸道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護理,2008,5(36):163-164.
王雅菁.腹部手術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感受及需求調(diào)查[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3):236-238.
顧沛.外科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56-59.
鄭修霞.婦產(chǎn)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27.
周福霞,王紅燕,余捷文.磷酸鈉鹽口服溶液用于婦科術前腸道準備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8,22(10):2697.
邱錫堅,許美華.早期護理干預對子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18):41.
劉莉花,陳愛香.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后付賬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1B):3.
Massey R L.Return of bowel sounds indicating an end of postoperative ileus:Is it time to cease this long-standing nursingtradition?[J].Medsurg Nurs,2012,21(3):146-150.
張秀偉,司容吉,劉玉芬.縮短婦科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的臨床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630.
陳永彤,方文.腹部術后早期鍛煉對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34-835.
劉禮秀,余志紅,張志麗.早期床上布帶圈操隊腹部手術后患者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7,22(16):1-3.
李淑鳳.靜脈自動控制泵在婦科術后鎮(zhèn)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3):53.
陳慧.溫水足浴對婦科手術后肛門排氣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5):334.
張雪英,史春燕,王學玲,等.卵巢癌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新方法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1,33(10):1598.
周競奮,夏寶妹,中藥足浴促進婦科手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0):119-120.
馮肇顏.按壓足三里配合床上體操促進腹部術后肛門排氣的嘗試[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4):561.
張力,伍松合,黃小明,等.電針足三里和關內(nèi)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01,24(4):36-37.
李雅靜,紀彩卿,孫梅花,等.屈伸足趾配合穴位按摩對婦科術后排氣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0,32(10):1328-1329.
張瑞君,朱俊青,呂桂玲,等.足底熱敷對腹部手術患者肛門排氣時間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29):3055.
黎秀梅,張繡.大承氣湯保留灌腸對婦科術后肛門排氣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7,37(6):583-585.
黎建敏.陳皮粥促進婦科手術術后肛門排氣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2010,16(4):398-400.
甘燕玲,朱曉青,張國群.自制經(jīng)絡彈力襪對婦科腹部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899-900.
劉友花.早期咀嚼口香糖對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3,26(12):178-179.
Kalisch BJ,Landstrom G,Williams RA.Missed nursing care:errors of omission[J].nuse outlook,2009,5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