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思思 楊先國
【摘 要】對于高職高專中藥及相關專業(yè),中藥鑒定是核心課程,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鑒別方法中性狀鑒別是基本技能。為了使學生建立扎實的基本功,對性狀鑒別實訓課的教學流程、講解方式及考核設置分別進行不同的嘗試及調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藥鑒定;性狀鑒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28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01
中藥鑒定是中藥及其相關專業(yè)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中藥鑒定涵蓋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鑒別方法[1],其中性狀鑒別不僅是理論課上重點講解的內容,亦是實驗實訓中重點開設的項目。性狀鑒別實訓課的開設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辨識藥材的技能,也是學生接下來進一步學習中藥調劑,制劑,炮制的前提,是一切中藥應用、生產(chǎn)、研究的起點[2]。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流程以、講解方式及考核設置進行了不同的嘗試及調整,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進,現(xiàn)將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 教學流程的探索與改進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在結束理論課后再進行性狀鑒別實訓課的學習。筆者在教學之初承襲之前的慣例,采用先講解再讓學生觀察熟記的教學流程。這樣的時序安排看似合理,實際上弊端重重。首先,中藥鑒定理論課關于性狀鑒別通常只是按教材的描述進行講授,脫離實物學到的性狀特征學生通常對其記憶率低,在結束理論課后大部分藥材的鑒別要點被遺忘,而實訓課先聽講解的安排依然是脫離實物的的紙上談兵。其次,前期的理論課講解時間充裕,單位時間內所講解的藥材品種少,節(jié)奏慢;實訓課的主體時間留給學生實踐觀察,老師的講解時間短,信息量大,節(jié)奏快。學生容易覺得實訓課又在重復理論課的講解,沒有新意,而不予重視,或者容易出現(xiàn)知識鏈斷裂跟不上,進而索性放棄聽講。所以實訓課上前置的講解即沒有提起學生的興趣,也沒有把知識點落到實處。而后嘗試新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先初步觀察藥材,再講解,講解完成后再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熟記。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實訓課展開的第一時間就能接觸鮮活的實物,比起脫離實物的講解更能調動學生的集中力,學生興致盎然進而課堂氣氛也被瞬間點燃。這也是上完理論課后學生對藥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學生在初步觀察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或流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飲片和原藥材的差異,不同片型的差異,炮制品和生品的差異等,作為老師應該在這個階段進行巡查,收集學生提出的問題并聽取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流露出的問題,為之后的講解做一個靈活的調整。這樣的時序調整明顯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指數(shù),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初步觀察中的反饋也啟示了教學工作者某些可能被忽視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贏得了開門紅。
2 講解方式的探索與改進
筆者在教學之初對于性狀鑒別實訓課的講解沒有實踐經(jīng)驗,多按教材順序直接描述藥材特征,數(shù)量多、時間緊、節(jié)奏快,學生在短時間內面對多種藥材性狀鑒別特征的堆疊而倍感疲憊,往往聽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剛講過的知識點能回答的也就寥寥幾人。面對學生低迷的反饋,筆者一度困惑,怎樣能提高學生對鑒別要點的記憶效率,怎樣通過改進講課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成了關鍵要務。
而后經(jīng)過上述教學流程的改進,講解方式也隨之得到突破。事實上理論課的講解是對中藥性狀的第一次學習,實訓課先接觸藥材的安排是對性狀的第二次熟悉,初步觀察后緊接的講解既是再次的鞏固亦是對前兩次學習成果的檢驗。這個時候應該趁熱打鐵強調本堂課的重難點,特別是易混淆的藥材,可以在投影上同時混放幾種相似的藥材,比如將山豆根和北豆根的飲片混合放映,先以撒網(wǎng)提問的方式試探學生整體的掌握程度,如果學生的回應及時整齊并且答案正確,表示掌握程度良好,則不需再花時間講解;如果學生的回應拖沓凌亂錯者居多,則首先及時糾正錯誤,再用對比的方法逐一理清藥材之間的異同點。這種檢驗式的提問加上對回答及時的肯定褒獎或糾錯式的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集中力和參與率,而后對比式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同時巧記兩種或兩種以上相似的藥材品種,原來在理論課上零散的知識點就被串聯(lián)起來,明顯提升了學生對鑒別要點的記憶效率。
3 考核設置的探索與改進
教學之初性狀實訓課只在期末階段設置一次大型的考核,以此作為實訓成績的主要參考,雖然會給學生在考核之前設置兩個學時的復習課,但是考核成績參差不齊,整體及格率低,易混淆品種的錯誤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與平時上課時學生的自覺性有直接關系??催^藥材,聽過講解后,余下是學生自由安排的熟記時間,但是真正將反復熟記落到實處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大部分學生在沒有任務沒有壓力的前提下就此松懈,自然失去了記藥認藥的最適時間,或者心存僥幸,覺得還有復習課,到時候強記,應付考試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兩個課時面對幾百個記憶模糊的藥材,很難有學生能像應付理論考試一樣應付實訓考試,而且密集記憶的疲憊感和盲從感讓學生容易放棄最后努力的機會。所以考核的設置不能孤注一擲,除期末考核,每堂課的結尾還應設置課堂小考。
課堂小考首先應以隨機抽考為原則,這樣所有學生才能在整堂課保持緊張度;抽考幾率不僅隨機且要適當重復抽取已考過的學生,這樣已被抽考的學生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也不會松懈;小考的分值占比應體現(xiàn)出當堂落實知識點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足夠重視。通過課堂小考的設置及實施,學生的自律性明顯提高,原本在后半段松散的課堂明顯緊湊起來。
結語:辨識藥材是最基本的技能,它關乎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因此中藥鑒定性狀鑒別實訓課的教學工作舉足輕重。作為承擔這一重要技能的教學工作者不容懈怠。筆者通過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時序先后的調整,對講解方式的靈活把控,對性狀鑒別中易混淆品種的對比分析以及對考核方式的多重設置,教學效果得明顯的改善。但是,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目前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單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處在較低的水平,網(wǎng)絡互動體系的應用還是一片空白,接下來的改革和突破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張欽德. 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髙妮. 關于中藥鑒定技術實驗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