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在體育課上,學生表現懈怠的情況應引起教師的重視。體育教師應該多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造活力的課堂。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體育;活力課堂;打造策略
對于小學體育課教學來說,我們要在精準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我們的很多體育課是教師隨性為之。這樣去做,難免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其中最為直接和最為顯見的就是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端正,行為懶散缺乏活力。那么,對于小學體育課教學而言,我們應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構建活力的體育課堂呢?
一、營造氛圍,培養(yǎng)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一般情況下,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喜歡體育這門學科的。可以說,學生對于體育課近乎天然的這種心理,是我們開展有效體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保證。所以,在體育課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我們要考慮到這樣一點,就是很多學生的學科興趣,很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所以保持得不夠長久。特別是他們的這種興趣會隨著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從而表現出非常大的易變性。
那么,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讓學生保持這種學習上的長久的興趣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摸清他們的特點。我們知道,學生對某種事物或者某項運動,感不感興趣,主要取決于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相關的體驗。而在這些方面,學生是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的。這里,我們不妨將學生按照個性特點的不同,大致給他們分成“好動”型和“愛靜”型兩類。對于“好動”型的學生而言,他們多對體育課感興趣。相比較而言,“愛靜”型的學生在這一方面則顯得欠缺。所以,教學中,我們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這部分學生身上。為此,教學中,我們要根據這種類型的學生的特點,從他們的心理層面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二、照顧關切,因勢而教
一般情況下,課堂教學如何開展,都是由教師事先做好預設的??梢哉f,這是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作為教師,還應該根據課堂的變化情況,適當地對預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或者項目進行調整。因為,課堂教學畢竟是動態(tài)的,學生有什么需求,也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因勢而為。尤其是,我們要做到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讓他們迫切地想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如教學“蹲踞式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這一課時,課前筆者對課堂教學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了充分的估計,本以為教學會按照預先的設想有序地進行。但是,當真正的課堂教學開始后,很多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出現了,比如,起跑“預備”姿勢,很多學生臀部抬得不規(guī)范、兩腳做相關動作時力量不足;在競賽時,不少學生非常緊張,導致動作變形,甚至是不愿參加比賽……于是,筆者對預案進行了調整,比如,對于起跑“預備”姿勢,筆者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競賽時,以不同的時間間隔鳴槍;對于學生力量不足的情況,將更多的時間調整在他們腿部力量的訓練上……這樣對課堂教師內容和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就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別是做到了對個別學生的照顧。
三、自主合作,激發(fā)創(chuàng)造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上學生能不能展現出應有的活力,看他們能不能表現出應有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點。從慣常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與他們的個性特點的激發(fā)關系密切。這種關系表現在課堂學習上,主要就是看學生能夠結合問題給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具體到體育課教學中,我們就要采取適當的策略,活躍學生的身心,將他們身上所具備的那些潛能給激發(fā)出來。
在對“啦啦操:基本舞步組合”這一課進行教學的時候,筆者就自然考慮到這項運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他們在活動中難免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在對這些可能的問題進行充分預估后,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梳理,認為典型的問題有如下兩個:一是不少學生會感到力不從心;二是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會出現動作不協(xié)調的現象。為突破這兩個教學上的難點,筆者就設計了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活力。
四、重視實踐,界清關系
我們知道,體育課具有典型的實踐性。考慮到體育課這一學科特性,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都要注意做到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活化的情調。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關系等問題。就地位而言,學生和我們教師一樣,其主體地位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擁有相應的權利。就關系而言,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唯有如此,他們之間才能互相學習、共同探索、一起進步。比如,踩高蹺這項運動對于小學生較難,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尊重學生實際情況,避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單一化。
綜上所述,要想打造充滿活力的體育課堂,需要我們圍繞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在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
參考文獻:
[1]肖艷蓉.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J].師資建設,2016(7):119.
[2]郭元祥.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