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菊
摘要: 興趣是我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能對我們所從事的活動起支持、推動和促進的作用。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趣味
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fā)點。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興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任務至關緊要。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鼻嗌倌甑男睦硖攸c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工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學或者干脆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朋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只有當教師在共同活動中做孩子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時,才會產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碑斎?,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那就是愛護他們。但批評的方式非常重要――讓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人格不受侮辱。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之間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學習。
二、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無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切忌繁、雜、重,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三、多樣的學習方法是開展英語趣味教學的關鍵
在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生動的、形式不一的教學方法,最忌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即便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法,經常使用也會失去魅力。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保持、鞏固、發(fā)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認真地研究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點,不斷地探究、發(fā)現有效的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每當學生進入角色,成功地在英語環(huán)境中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會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感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充分利用圖片、實物、或多媒體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游戲、英語競賽、表演等活動,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才能使學生的聽力、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2.活動激趣
通過視、聽、說、玩、唱、畫、游、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多接觸語言材料,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初步的語感。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位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也是對英語教學特點的實踐。
四、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是開展英語趣味教學的保障
研究指出,新的刺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并被作為重點的對象去感知。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共同的心理特點,緊扣英語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趣味游戲、舉辦英語散文朗誦比賽、演唱英語歌曲、進行英語單詞默寫比賽等,以便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營造學習英語的濃厚氛圍,由此,英語教學質量必定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興趣的激發(fā),使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也就是邁向了成功,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對英語產生求知欲,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琴. 初中英語趣味教學方法研究[J]. 考試周刊, 2011(64)
[2]李鳳姣. 趣味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應用[J]. 課堂內外:教研論壇, 2013(2):66-66.
[3]呂相琴.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趣味教學[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刊, 2014(1):29-29.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東壩中學 74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