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靈慧
摘要: 常規(guī)語文課堂在實用教育面前變得只為督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溝通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因此,只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重視語文課堂的情感交流,充分利用文本情感,巧妙營造文本學習的課堂情感氛圍,激發(fā)喚醒學生的學習情感,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探究并體驗作品的情感,才能達到交流思想、傳承文化、培養(yǎng)高尚品德形成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的目的。
關鍵詞: 情感溝通的意義;有效的情感溝通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語言課堂教學的生命,更是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源動力?!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實質上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形成和諧共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常規(guī)語文課堂在實用教育面前變得只為督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溝通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多注重認知領域的教學,而忽視情感教育,忽視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學生的情感活動,把教學過程當作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割裂了教學過程中師生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辯證關系,即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礙于學生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轉變過去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與溝通,使語文課在愉悅情感互動中激活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情感的培養(yǎng)和溝通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課堂情感交流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當然,我們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還必須是有效的。“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情感溝通”主要是指教師通過相關教學手段的運用,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學習情感,并通過營造相應的課堂情感氛圍,幫助學生喚醒情感記憶,使其與文本中的情感有效對接,進而形成自己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而營造相應的課堂情感氛圍、幫助學生喚醒情感記憶使其與文本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是關鍵。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始終對課堂的情感溝通起著定向、指導作用。課堂的情感氛圍也不僅是快樂、熱烈這一種,而應根據(jù)文本情感的特點,該婉約處給他婉約,該凝重時讓其凝重,該悲憤時使其感受悲憤,只有如此才算是有效的情感溝通。
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文本情感,巧妙營造文本學習的課堂情感氛圍,激發(fā)喚醒學生的學習情感,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探究并體驗作品的情感,才能達到交流思想、傳承文化、培養(yǎng)高尚品德形成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李密的《陳情表》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文中抒發(fā)的對祖母劉氏的孝敬之情;進退兩難的為難之情;對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對皇帝的忠誠之情。李密的《陳情表》真切地道出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孝心,“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愿乞終養(yǎng),辭不赴命”,這在利欲熏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有古人云,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最后讓學生明白李密在這篇文章中抒發(fā)的孝情確實感人至深,通過一番引導讓學生加深對于“忠”“孝”含義的認識,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進而可以在情景創(chuàng)設下,讓學生配樂誦讀本文,再次體會文本情感。之后帶學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知道的關于孝的故事,事例,做一簡單的內容延伸,調動學生的已有情感,最后可以傾聽名家配樂朗誦的畢淑敏的《孝心無價》,加深學生對“孝”的感受。經(jīng)過渲染熏陶,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之后,相信可以讓學生對“孝”產(chǎn)生自己的深刻認識,最后在總結時讓學生談談如何孝敬父母,以提升學生的自身情感。這樣不僅這篇課文的情感目標達成了,而且也讓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除此以外,就“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情感溝通”而言,我們認為還有一層含義,即體驗情感的方式應是語文的,充滿著語文的氣息,只有如此才算是有效的語文教學的情感溝通。
在課改深入推進的今天,不少教師注重課堂的美感,十分重視課堂音樂的選擇、課件制作的精美,在教學中大量開展拓展活動,而對文本的解讀較為粗略。在那些悠揚樂曲、精美畫面、煽情話語的調動下,學生也會被感動,也會獲得相關情感體驗,但這些情感體驗的獲得并不是真正語文教學中的內在情感體驗,而是一種由外在其他因素引發(fā)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應該是在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經(jīng)過艱苦的語文學習勞動,與自己的情感積淀進行溝通交流而獲得的,是一種內在的獨特感受。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課堂上除了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外,還應有濃濃的語文味,體現(xiàn)著語文學習的特點。
當然,高中語文課堂的情感溝通是一種藝術。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于將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定于情感,表情親切自然;更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并以寬容期盼之情對待學生,也能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情感交流能更通暢、更有效。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情感這把鑰匙,有效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內外教師課堂溝通述評》 劉繼芳
[2]《教與學的心理學》 江紹倫
[3]《透視課堂言語溝通類型》 陶立瓊 譯
[4]《課堂教學社會學》 吳康寧
[5]《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 佐斌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土橋中學 7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