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秀
【摘 要】目的:探索滴眼及口服左氧氟沙星預防眼外傷感染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非開放性眼外傷及10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將非開放性眼外傷患者隨機分為A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52例、B組(左氧氟沙星靜脈用藥)48例,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隨機分為C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口服左氧氟沙星)64例、D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靜脈用藥)66例,比較A組與B組,C組與D組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及不良反應。結果:A組與B組、C組與D組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陽性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術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眼外傷圍手術期口服、局部滴加左氧氟沙星可有效預防感染的發(fā)生,且其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左氧氟沙星;眼外傷;預防感染
【中圖分類號】R2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為了探討眼外傷患者圍手術期不同抗生素藥物使用方式對患者療效的影響,我院對230例眼外傷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非開放性眼外傷及10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入選標準[1]:①非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符合國際眼外傷分類標準;患者眼球無破口、局部皮膚無破損,眼外傷為其第一診斷;②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符合國際眼外傷分類標準;眼外傷為其第一診斷。平均年齡(41.7±16.2)歲,其中爆炸傷17例、銳器傷18例、鈍挫傷12例,C、D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均于圍手術期眼瞼內滴加左氧氟沙星眼液,術前2d每2h1次,術前1d每1h1次,術前每15min1次頻點眼藥,共5次,術后1日每1h1次,術后2日每2h1次,術前術后共用藥4d;B組患者均于術前半小時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術后滴注2d,術前術后共用藥3d[2];C組與D組術后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同A組術后,C組每日加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g,共用4d;D組患者加予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方法同B組。
1.3 標本采集及細菌培養(yǎng) 于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前及術后停用抗生素當天,由專職醫(yī)師采集結囊膜標本,采集標本時分開患者上下眼瞼使下瞼穹窿部充分暴露,用含有生理鹽水棉試子輕輕擦拭后插入無菌培養(yǎng)試管中,消毒封口[3]。將獲得的樣本快速送檢,待細菌增殖后于血平板上進行接種,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d,記錄細菌生長情況,未發(fā)現細菌生長為陰性,細菌生長為陽性,通過革蘭染色結果及菌落特征綜合判斷菌落種類[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為(±s),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進行分析。以=0.05為標準,即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非開放性眼外傷抗生素治療結果
A、B兩組使用抗生素前及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A、B兩組與使用抗生素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比,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均較低,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10.05,2=11.56;P均<0.01)。見表1。
2.2 開放性眼外傷抗生素治療結果
C、D兩組使用抗生素前及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D兩組與使用抗生素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比,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均較低,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7.15,=31.75;P均<0.01)。見表2。
3 討論
3.1 非開放性眼外傷抗生素治療
本研究顯示A、B兩組使用抗生素前及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A、B兩組與使用抗生素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比,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均較低,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與A組相比,B組不良反應總例數明顯增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圍手術期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清除病原體,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且局部用藥不良反應少,不會產生靜脈用藥的不良反應,左氧氟沙星是氟氧沙星的左旋體,其抗菌作用達到氧氟沙星的二倍,左氧氟沙星對革蘭陰性及陽性菌均具較強的抑菌作用,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均是其能有效預防感染的關鍵。
3.2開放性眼外傷抗生素治療
本研究顯示C、D兩組使用抗生素前及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D兩組與使用抗生素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比,術后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均較低,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表明局部滴眼并口服左氧氟沙星可有效預防術后感染且術后不良反應較靜脈用藥組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眼外傷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原則包括:藥品價格便宜、不良反應少、眼內通透性高、給藥方便等,口服并局部滴加左氧氟沙星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局部滴加左氧氟沙星治療非開放性眼外傷可以有效預防感染的發(fā)生且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積極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EW G, K L, AA N, et al.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41(7):1181-1198.
Willcox M D. Welcome to PubReader[J]. Clinical Ophthalmology (Auckland, N.Z.), 2012,16(6): 382-384.
S T, AJ G, HM 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ldren[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4, 58(5): 2948-2951.
孫士營,孫曉艷,陳豪等.感染性眼內炎患者病原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1):32-35.
YC L. The benefit of mass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J]. Gut,2013, 62(5): 676–6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