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義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快速發(fā)展,生活化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礎,因此,必須做好生活化教學工作。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物理走向社會,在此背景下,如何將生活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就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相關論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一、情境設置生活化
一節(jié)課如果有個好的開端,學生就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必須重視情境。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會幫助學生自然地進入課堂聽講狀態(tài),同時還能使他們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在創(chuàng)設情境過程中,教師不妨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而掌握物理知識,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引導其快速地進行物理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情境化的生活教學,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
在講解“汽化和液化”時,筆者將棉花先放在酒精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取出裹住溫度計,問道:“同學們,大家可以猜想下溫度計的示數(shù)會如何變化呢?”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紛紛進行猜測,有的說升高,有的則說降低,說法都不相同。于是,筆者讓學生觀察溫度計的變化情況,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先升高再降低。緊接著,筆者又在塑料帶中滴入幾滴酒精后扎緊口袋,放入到90°的熱水之中,學生觀察到袋子鼓起來,但是酒精消失。過了一會兒,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袋子癟了,然后袋子上又有小液滴出現(xiàn)??吹綄W生迷茫的眼神,筆者說道:“大家不要著急,這些現(xiàn)象都和這節(jié)課程有關,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新內容”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情境設置,筆者成功地將學生的狀態(tài)轉入到緊張的學習中,使他們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路,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教學活動生活化
課堂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場所,擔負著學生學習知識的重任,開展生活化教學,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現(xiàn)象有機地進行結合,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驗,設計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熱烈度。在學習中,學生也應當積極配合教師,依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獨到的見解,最終獲取正確的知識。
在講解“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在課前讓學生準備了兩張完全相同的紙。在上課后,筆者讓他們取出紙并呈現(xiàn)自然下垂的狀態(tài),問道:“如果我在這兩張紙中間進行吹氣,這兩張紙會呈現(xiàn)怎樣的狀態(tài)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學生們展開激烈的討論,其中,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兩張紙會分開。于是,筆者邀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結果發(fā)現(xiàn)紙張并沒有分開反而緊緊地粘在一起,這引起其他同學的極大興趣。筆者問道:“大家誰能解釋下,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有位學生回答說:“流動氣體的壓強,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要小”筆者很滿意這個答案,繼續(xù)說道:“大家回憶一下,大風吹過走廊的時候,門簾會怎樣呢?是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學生們紛紛說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教學,筆者有效的將物理知識融入到生活現(xiàn)象中,加深了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印象,從而使他們產生探究的興趣。
三、作業(yè)練習生活化
在物理試卷中,會出現(xiàn)很多以生活為背景的試題,如果學生沒有經過相應的訓練,就會很難找到題目背后隱藏的信息,進而不能夠順利的解答試題。在此情況下,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布置一些生活化試題,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使他們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來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最終促進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在試題解答過程中,學生要考慮試題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解讀題干信息的生活化內容,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來豐富自己的閱歷。
在講述完“功和能”這一知識點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以下作業(yè):
①有報道說:我國一家廠商制作了一種特殊的手機,在電池電能耗盡時,搖晃手機,即可產生電能維持通話,搖晃過程是將______能轉化為電能;如果將該手機搖晃一次,相當于將100g的重物舉高20cm,每秒搖兩次,則搖晃手機的平均功率為______W。(g=10N/kg)
②一輛載重卡車,在平直公路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了2min,受阻力為4000N,則牽引力做功____J,功率為____W。
③小華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2min通過了600m的路程.假設自行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為100N,請你通過計算回答:(g取10N/kg,1cm2=0.0001m2)在這段過程中,小華做功為____、做功的功率為____。
通過訓練,學生能夠將物理知識運用到試題中,從而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積極進行實踐研究,探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幫助學生增長社會閱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其獲取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魏彥斌.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0)
[2]張俊.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討[J].中學物理,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