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全忠+徐勇
摘 要: 高校教師既要教學,又要做科研。只要制度合理、安排得當,那么兩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進。塔里木大學文科類課題大部分與新疆社會治理中的民族、宗教、法治、文化、經濟、社會、民生等密切聯(lián)系,不少課題與相關專業(yè)課有一定關聯(lián)。只要找好切入點,就能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課題成果,或者通過教學對做課題有些幫助。對那些難以與課程相結合的科研課題,采用選修課、講座、專題等形式,也能很好地發(fā)揮科研對教學的反哺作用。與此同時,師生在各學科前沿知識的講授、學習、討論中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會產生許多新的研究項目,發(fā)揮教學對科研課題選題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教學 科研 協(xié)同創(chuàng)新
一、教學與科研的基本關系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也是國家和社會對高校及其教師的基本要求。從創(chuàng)新、學習、掌握知識的途徑看,科研是創(chuàng)造、發(fā)現科學知識的基本途徑,但知識的傳承和學習多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所學習的多數知識是教師教學傳授或者自學得到的。然而,如果大家只是學習知識而不進行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新知識就無從發(fā)現和產生,科技就不會發(fā)展,人類就不會進步。所以“科學是源,教學是流”。
教學是教師的天職,但如果教師不搞科研,就難以真正掌握最新的科學知識,難以真正做到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職責。誠如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所說:“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币虼?,大學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要做科研。
關于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不同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觀點。第一種,Fox、Gibbs等認為兩者呈負相關的關系,相互矛盾。第二種,Clark、Halsey等認為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第三種,Marsh等認為兩者相互獨立或者關系不明朗[1]。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只要找好科研與教學的結合點,兩者就可以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從應然的角度看,教學與科研“不應該是一對矛盾,大學教師參與科研,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諸多方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亦能發(fā)現問題,成為科學研究的課題”[2]。然而,受學校評價、職稱評定等制度的影響,目前部分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說明一些高校及其教師還沒有意識到科研與教學互惠共生的內在規(guī)律性[3]。當務之急是通過相關制度改革,使老師理解、體會并實踐科教融合,構建科研與教學的共生體。實際上,教師只有主動尋找科研與教學融合的接口,才能使“科研反哺教學”有落實的機會[4],才能充分發(fā)揮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同時,各學科前沿知識的教學才會產生許多新的研究項目,發(fā)揮教學對科研課題選題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二、塔里木大學文科類科研課題的特點分析
從我校文科類老師所研究的課題內容看,大部分是與新疆當地少數民族社會治理相關的民族、宗教、法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民生等問題。根據新疆社會道德法治建設的實際調研情況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探索,再應用于新疆的社會治理實踐,為實現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提供智力支持。
塔里木大學地處新疆南疆,毗鄰阿克蘇、喀什、和田和克州等少數民族居住區(qū)。我校在新疆南疆各地州建立了許多民族類、宗教類、管理類、農業(yè)技術類等學科的研究基地,為新疆南疆社會治理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獨特的地緣優(yōu)勢。我們學校有三分之一的少數民族學生,所有民考民的學生第一年的預科漢語的學習在人文學院,這是老師做文科類課題的人緣優(yōu)勢。
以上是我校文科類國家課題中標較多的原因之一,也是國家對我們邊疆高校教師科研項目和資金方面大力支持的具體表現。因此,無論是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還是課題結項后課題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方面,我們都應該充分利用塔里木大學獨有的地緣優(yōu)勢和人緣優(yōu)勢。這就要求我們將科研課題與日常的教育教學、第二課堂、課程實習、暑期三下鄉(xiāng)等有機結合起來。
三、塔里木大學政法類國家課題與教學相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能夠較好地與現有課題相結合的課程分析
1.法學
此外,結合新疆的環(huán)境保護和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講解新疆工作會議及國家對新疆的利好政策,在《經濟法》教學中,講解從量到從價的稅收改革給新疆地方財政帶來的稅收增幅,《環(huán)境法與資源保護法》、結合老師課題中涉及的新疆富民安居工程的實際調研情況,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中講解國家對新疆農牧民的社會保障的改善,增強民族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結合《新疆少數民族孝文化與社會和諧研究》的課題,增強少數民族同學對國家的感恩之情。
2.馬列、政治學
(二)難以將科研課題與課程相結合的采用選修課、講座、專題等形式
大學的課程設計主要是滿足學生掌握各專業(yè)專門知識的需要,各專業(yè)老師申報項目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基礎,根據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策,結合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因此,許多專業(yè)必修課程與老師研究的課題不太相關甚至毫無關聯(lián),想把此類課程與科研課題緊密融合著實不易,也不太現實。所以,對此類難以與專業(yè)必修課程相結合的課題,可以采用專題、講座或者選修課的形式,充分利用教師的科學研究反哺教學。例如,結合經濟類國家課題《資源約束條件下新疆棉花適度規(guī)模經營及政策支持研究》、《產業(yè)轉型升級背景下新疆少數民族就業(yè)結構的演變與優(yōu)化研究》,我校開設了《團場經濟專題》、《文化產業(yè)專題》等專題課程;結合宗教學的國家課題《新疆農村宗教活動與當代社會文化建設調查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佛教文化遺存調查研究》、《新疆高校宗教滲透問題研究》等,開設了《新疆宗教演變史(講座)》、《西域文化史(講座)》、《新疆宗教文化》等講座或者選修課,使教師的科學研究與日常教學進行了很好的互動,開創(chuàng)了以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的良好先例。
參考文獻:
[1]徐嵐,盧乃桂.從教學與研究之關系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的特點[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2]楊文俊,成云,郭若冰.論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職業(yè)圈,2007(15).
[3]李燕.教學與研究共生型大學教師文化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1(3).
[4]苗春雨,陳麗娜,杜巧連,趙建民.以科研促動教學的師生協(xié)同創(chuàng)新[J].計算機教育,2017(3).
課題項目:塔里木大學2017年高教課題《科研與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研究》(TDGJ1737),塔里木大學2015年哲社項目《環(huán)塔里木生態(tài)農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TDSKXT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