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6年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出現(xiàn)之后,材料作文已經(jīng)成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各位高中語文教師都在日常教學中開始對高中生的材料作文寫作能力進行了訓練,旨在適應(yīng)高考語文作文的變革。然而,高中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所產(chǎn)生的跑題、偏題問題卻層出不窮,這就表明高中生對材料作文的審題能力水平比較低下。因此,教師就應(yīng)該要將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本文便對此進行介紹。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方法;教學探討
材料作文是指命題者為考生提供部分文字或者圖畫材料,考生要據(jù)此分析材料本質(zhì),通過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體裁來完成寫作任務(wù),而這類作文寫作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之處就在于高中生的審題立意是否準確。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與教學總結(jié),從穩(wěn)抓材料本質(zhì)、找準文本關(guān)鍵信息、選取寫作角度三個層面,討論提高高中生在材料作文中的審題能力的具體做法。
一、 穩(wěn)抓材料本質(zhì)
在材料作文中,命題者往往會在材料中滲透多個要點,高中生在閱讀材料時要善于抓住材料的各個要點,從中分析各個要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內(nèi)涵,摸索出材料的本質(zhì),進而推測命題者的材料設(shè)定意圖。如此一來,高中生便能夠做好審題,保證作文立意與寫作要求相契合,保證作文內(nèi)容與材料內(nèi)容相聯(lián)系,進而有效減少跑題的可能性。
就比如在2014年高考中“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有的人則聽取勸告,不止步于山腳、山腰;有人則堅持己見,最終攀登山頂,看見云海茫茫,群山隱約的宏觀景象”。
面對這個材料,如果高中生將重點放在“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這個分論點之中,那么就會出現(xiàn)跑題問題,因為本段材料的本身意圖是為了讓高中生從人們應(yīng)堅持主見來進行寫作。為了避免這個審題誤區(qū),教師就應(yīng)該指導高中生分析本段文章的主旨,從整體角度來閱讀材料,找到各個分論點的指向,進而把握材料主旨。比如,游人詢問其他游客對山間景色的觀賞意見這個信息指向“有的人繼續(xù)攀登,有的人放棄攀登”這個論點,材料的結(jié)尾指出勇敢攀登的人觀賞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風景。在這種分析下,學生便可以找到材料的主旨為“人要有自己的思考與主見,不可盲從他人意見”這個本質(zhì)觀點。
二、 找準文本關(guān)鍵信息
在材料作文中,命題者有時候會提供一則語言故事,有時候會提供一則新聞,有時候會提供一段論據(jù),對于這部分材料,高中生要善于應(yīng)用自己在精讀、略讀等閱讀學習中所掌握的閱讀技巧,將材料的關(guān)鍵信息進行有效提取,尤其是要反復品讀一些能夠反映文本主旨的詞句,以便準確立意,避免偏題。
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材料:浴缸里有一只烏龜和一條鰣魚,鰣魚瀕臨死亡,認為自己雖生命短暫,但卻領(lǐng)略過大江大河的遼闊,欣賞了魚缸外面的世界,可是烏龜卻認為如果連生命都沒有,那么見識外面的世界也毫無意義。
面對這個故事材料,有的學生在理解材料時卻出現(xiàn)了理解偏差,他們認為烏龜、鰣魚代表的是兩類人,一類人追求現(xiàn)世安穩(wěn),一類人追求閱歷豐富。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那么學生的立意雖然較新,但是卻與材料的本意不符。在分析材料的時候,高中生應(yīng)從烏龜與鰣魚的話語中所表述出來的價值觀進行分析。烏龜認為,鰣魚即將面臨死亡,即便是生前有豐富、精彩的人生經(jīng)歷,也抵不過生命逝去的遺憾;而鰣魚則認為,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那么只要過得精彩、充實,就是值得的。從中,高中生便可以準確把握材料所要表述的“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寬度”這個主旨。
三、 選取寫作角度
材料作文之所以成為近些年來熱門的高考作文考查內(nèi)容,就是因為這類材料給予的寫作空間更加廣闊,具有開放性特點,能夠更加真實、全面地檢測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寫作能力等。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包含多種多樣的信息,高中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選擇寫作角度,但是如果高中生不具備選取最佳寫作角度的能力,便很可能會出現(xiàn)論據(jù)混亂、主旨不詳?shù)膯栴}。因此,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做好篩選信息、分析判斷等指導工作,鍛煉學生去粗取精、立意新穎、話題集中的寫作能力。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上面”這個材料有多種立意:第一,如果樹立宏大的理想目標,那么我們就是在“往上看”,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差距會激發(fā)自己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斗;而如果你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回頭看看自己在努力中的不足,回顧自己的奮斗過程,即“向下看”。第二,“向上看”也可以指人們所存在的好高騖遠的現(xiàn)象,目標過于脫離實際,而“向下看”則是指制定了合理的、可行的奮斗目標,人們終有一天能夠?qū)崿F(xiàn)。第三,“向下看”還可以代表艱苦奮斗、堅持不懈的人們,“向上看”則是向著希望與未來努力?!鎸Χ喾N立意,高中生應(yīng)該選擇自己感受最為豐富的主題,以此來確定最佳寫作方向。
總而言之,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革,教師要勇敢地迎接這些挑戰(zhàn),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題能力的教學,不斷提升高中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優(yōu)化作文寫作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閆惠敏.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方法分析[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總第3輯)[C].2015:1.
[2]吳娟.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吳剛,湖北省孝感市,湖北大悟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