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華
摘要:俗話說,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是所有階段教育的統(tǒng)帥。在為幼兒傳授知識、啟蒙幼兒智力、發(fā)展幼兒各項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棟梁之才打基礎,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不僅需要掌握頂尖科學知識的人才,更需要擁有崇高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幼兒年齡較小,各方面都恰似一張白紙,正是形成良好品德、樹立健康人格的重要啟蒙時期。因此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意識,不僅要要設立專門的德育課程,舉辦各種德育活動,還應該把德育工作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種品德、建立一種人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德育與別的教育不同,需要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滲透,堅持不懈地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幼兒樹立健康向上的品德和人格。
關鍵詞:淺談;幼兒;德育教育;途徑
一、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的德育教育是為幼兒園小朋友一生的品格樹立和人格形成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一個人要成長為對社會和國家發(fā)展有用的人才,實現人生的價值,除了要掌握高超的科學知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積極向上的人格和肯為他人奉獻的精神。幼兒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由于年齡較小、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不多,每個幼兒都擁有著最純潔的心靈,沒有經過世俗的影響,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幼兒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蒙教育,幫助幼兒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強調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從而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幼兒園通過德育建設,可以培養(yǎng)幼兒形成高尚的道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當一個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其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激發(fā)出一個人更深的潛能的發(fā)揮。
二、目前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和幼兒老師都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只注重對幼兒智力發(fā)展、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變化和道德品質教育。且不少關于幼兒的道德教育內容滯后,重大節(jié)而輕小德。教師往往只是進行一些“熱愛祖國、關愛集體”等大的方面的道德說教,對幼兒日常行為中的小細節(jié)缺乏道德教育,忽略了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互相合作、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平等互助等細節(jié)品行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幼兒的德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面配合,單憑幼兒園一方的力量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幼兒的德育存在著學校教育與家庭脫節(jié)的問題,缺乏幼兒園和家長的溝通機制。幼兒園單方面德育教育的資源比較單一,對幼兒品德的教育不夠全面,不能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發(fā)展的品德和人格。
三、幼兒德育教育的途徑
(1)在幼兒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育體系中,科目教學占據著重要的部分,專業(yè)的各科教學是幼兒接受較多的教育活動。幼兒教師通過科目教學來啟發(fā)幼兒的智力發(fā)展,讓幼兒掌握初步的語言知識和生活常識,獲得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啟蒙。但是傳統(tǒng)的幼兒教學和育人是分開的,單純的知識教學和智力、藝術的啟蒙,卻忽略了對幼兒的品德、道德教育的融入,這不利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和高尚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幼兒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德育教育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學習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影響。這首先需要幼兒教師樹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識,其次要注意將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地結合,于教學過程中不漏痕跡地進行德育教育,不能過于生硬和刻板,否則一來幼兒不容易理解,不能清晰感受到教師想要傳達的德育內容,二來還會影響原來的教學節(jié)奏和效果。例如在幼兒的音樂課“分果果”“小娃娃跌倒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一些小朋友間要分享、互幫互助的道德意識,告訴小朋友我們應該像歌詞中唱的那樣,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喜愛的食物、玩具等,當小朋友跌倒了,有了麻煩時,要積極地幫助小朋友,大家要互相幫助。再比如在閱讀課“孔融讓梨”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朋友明白互相謙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懂禮貌的表現,謙讓不僅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還會讓別人更喜歡自己。教師還可以讓小朋友向孔融學習,回到家中時,有好吃的先要禮讓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一個懂事的小朋友。
(2)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個人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很長時間的堅持和培養(yǎng),要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不僅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更應該在幼兒日常的點滴生活中進行不斷地德育教育滲透。因此除了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教師還應該對幼兒的日常行為和語言習慣等方面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在幼兒園中制定一些行為準則和日常生活規(guī)則,親身示范,讓小朋友堅持一些良好的行為準則,幫助和引導幼兒慢慢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識觀念。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小朋友每天早晨來到幼兒園時,要跟老師和別的小朋友打招呼問好,離園時要記得跟老師和別的小朋友說再見,這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其他小朋友友好的表現,我們必須要堅持。再比如,教師可以對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習慣和表達進行觀察,及時有效地引導,隨時滲透對幼兒的德育教育。教師應該教育幼兒要懂得用禮貌用語,平時別的小朋友幫助了自己時要對他說謝謝,自己有事麻煩別人要說請,不小心做了影響別人的事情時要說對不起。這些文明用語和謙遜人格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對小朋友強調,也需要教師不斷觀察小朋友的表現,及時進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除了文明用語和謙遜待人外,其他生活中的點滴機會,教師也應該及時抓住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幼兒日常的吃飯、穿衣、午睡等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同伴間互幫互助的道德品格,教師可以使用表揚、鼓勵、小比賽的方式促使幼兒養(yǎng)成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享、互助的精神。教師要在幼兒的能力范圍內引導幼兒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午睡后自己收拾自己的小杯子,吃完飯自己放好餐具,還可以設立輪流擦桌子的制度,樹立小朋友的責任意識,另外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之間避免不了會出現爭搶玩具、爭搶游戲角色的現象,但幼兒出現矛盾,發(fā)生了沖突時,教師除了幫助幼兒化解沖突,還要適當地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解決矛盾,明白合作、分享的重要性。教師應該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失時機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為幼兒良好行為和健康品格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endprint
(3)設計各種主題活動和游戲進行德育教育
為了提高幼兒德育教育的效果,除了日常生活中和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設計主題活動和游戲來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也很有必要。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教師設計德育教育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小朋友會很開心地參與其中,并且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的影響,形成一些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且印象也會非常深刻。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角色游戲、主題游戲,讓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體會一些行為準則,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游戲“坐公交車”,當乘客比較多時,扮售票員的幼兒就不能自己坐下,還要提醒乘客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扮司機的幼兒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行車,當有的小朋友在“公交車”上大聲說話時,教師也應該及時提醒,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游戲中所有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標準,通過扮演角色,可以讓幼兒了解在一些公共場合、在一些特定的環(huán)境中應該遵守必要的行為規(guī)范,來保持公共環(huán)境的有序;當身處某個角色時,幼兒也能體會到自己身負某些責任,要友善地對待他人,并為他人來進行服務。
教師還應該結合各種節(jié)日或者幼兒感興趣的相關內容舉辦主題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幼兒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不知不覺間受到一些道德觀念和意識的影響。例如在“五一勞動節(jié)”的時候,可以舉辦與勞動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小朋友都來進行勞動,在家里幫助媽媽做家務,在幼兒園幫助老師擦黑板、整理教具,并且把勞動的成果進行展示,讓幼兒真正參與勞動其中,了解勞動需要付出,勞動也能收獲快樂,應該做一個勤快、積極勞動的人。教師還可以結合“三八婦女節(jié)”,舉辦感謝媽媽、奶奶等女性親人的主題活動,教育幼兒要懂得感恩,明白媽媽、奶奶在生活中的巨大付出?!笆粐鴳c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舉辦以愛國為主題的活動,給小朋友講講為國爭光的先進事跡,激發(fā)幼兒的愛國熱情,讓小朋友明白祖國母親的偉大,祖國母親也是有生日的。在幼兒心中埋下為祖國努力、為祖國出一份力的愛國的種子。除了結合節(jié)日具備的主題活動,教師還可以就幼兒平時在生活、相處中出現的問題舉辦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活動,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情感變化,及時進行德育教育來糾正幼兒的行為和思想。例如有一次教師發(fā)現幼兒對幼兒園的保潔阿姨發(fā)脾氣,還說保潔阿姨就是一個搞衛(wèi)生的,不能管自己。發(fā)現問題后,教師就可以舉辦一個相關的主題活動,教師準備相關道具,讓小朋友都體會一下保潔工作、廚師工作,讓小朋友明白每件工作都很辛苦,也非常重要,幼兒園的每個工作人員都是平等的,也都是為了幫助小朋友的成長。消除幼兒心理萌芽的職業(yè)歧視觀念,教育幼兒要尊重各個崗位的人。
(4)組織園外實踐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
除了在幼兒園內接受到的教學和教育,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參加一些園外的實踐類、參觀類的活動,真正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到社會中,去實地感受和體驗,在園外接受到的德育教育幼兒會更加覺得深刻。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朋友春天去公園踏青,在公園里要教育小朋友不能亂折花朵、不能亂折青草,要愛護花草樹木;參觀一些雕刻、景點時要教育小朋友要愛護這些雕刻,不能隨意在上面亂寫亂畫,會影響別人的參觀,也是對景觀的一種破壞;在公園里野餐時,教師要趁機教育幼兒不要隨便扔東西,要統(tǒng)一扔到垃圾箱里,教育幼兒要有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通過園外的活動進行德育教育,要讓幼兒明白不僅要在幼兒園里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在公共場所和社會場合更要有文明道德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參觀來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可以帶幼兒去參觀各個崗位上的人員的工作,包括街頭站崗的交警和清潔工,動物園中的動物飼養(yǎng)員、工廠中的工人等,讓幼兒體會到各行各業(yè)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幼兒心中為他人奉獻的意識。還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家鄉(xiāng)的大好山河、名勝古跡,豐富幼兒對家鄉(xiāng)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勞動、愛人民、愛祖國的情感。
(5)聯合家長、家校合作進行德育教育
僅僅依賴幼兒園一方的力量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效果不夠理想,家長和家庭對幼兒道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在不少家庭對幼兒嬌生慣養(yǎng),對幼兒過于遷就,教育方式存在著不少問題,導致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合作、謙讓。因此聯合家長的力量,對幼兒一起進行德育教育,才能讓幼兒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庭,都能受到正確的道德引導。首先教師應該向家長傳達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家長會、家長群等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告知家長幼兒存在的行為和思想上的小問題,并且將每一階段的德育教育任務告知家長,讓家長在家中也要配合幼兒園的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家中的時候,讓小朋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一味地照顧和寵溺,讓小朋友過于依賴別人,沒有自主性;還要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引導幼兒要與家人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圖書等,體會分享的快樂,家里分配食物時,要先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對長者的尊重,再給爸爸媽媽,最后才是給小朋友。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和交流,一起為幼兒樹立積極向上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觀而努力。
結語:
對幼兒的德育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像其他方面的教育會在短時間內受到明顯的效果,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德育滲透,及時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教師應該堅持在幼兒的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設計各種主題活動和游戲進行德育教育、組織園外實踐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聯合家長、家校合作進行德育教育,多管齊下,采用多種途徑和渠道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堅持一段時間,相信幼兒在行為準則、禮貌待人、學會分享、懂得謙讓方面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教師的德育教育會受到效果,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茍桂英.關于當前幼兒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J].2017年第22期
[2]胡艷.淺議幼兒道德教育的實施策略.現代交際[J].2017年第3期
[3]李琳.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及教育策略.課程教育研究[J].2017年第12期
[4]杜艷玲.新時期下幼兒德育教育的有效創(chuàng)新.考試周刊[J].2017年第47期
[5]段輝君.淺談幼兒德育教育的幾點方法.科學咨詢:教育科研[J].2017年第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