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薇+林文挺??
摘要:目前,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高分成績已經不再是高校追求的唯一目標,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發(fā)展。因此,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應積極解決面臨的困難,提升思政工作效率。本文將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思政工作
一、 引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都起到了較大的影響,受部分外來腐朽文化的影響甚至出現(xiàn)消極心理。對此,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養(yǎng)。這有利于打破目前大部分學校中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方法,能夠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政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促進作用。
二、 新時期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一) 觀念上的挑戰(zhàn)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終存在著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即將教育者看作為思政教育的唯一主體,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種思想觀念導致受教育者只能在思政教育中處于被動地位,產生命令主義、單項注入等思想傾向,使其在思政工作中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得到極大的降低。實際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思政工作中具有同等地位,都屬于教育活動的主體,思政教育既是教育者按照相關要求組織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體,同時也是大學生提升自身思想水平的內在需求。因此,應積極轉變錯誤的思想觀念,充分地認識到尊重大學生思政教育主體性的作用,使思政教育工作達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二) 內容上的挑戰(zhàn)
隨著目前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變快,范圍也越來越廣闊,文化間的沖突和觀念上的碰撞不斷增加,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構成了我國思想政治文化中的多元景象,這更加有利于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吸收和借鑒,使我國的思想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這種現(xiàn)象有利也有弊,給思政教育內容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這將要求人們在吸收其積極影響的同時,對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能置之不理。這種多元化的現(xiàn)象將會導致人們思想上的混亂以及選擇上的迷茫,尤其是某些西方思想中總是披著華麗的外衣,但其本質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由此可見,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思想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斗爭變得更加隱蔽,已經從大眾傳媒轉移到了高科技當中。
此外,在我國目前的思政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發(fā)展的滯后性,例如,在大學生進行的思政工作中,缺乏與科學技術相關的道德等內容相結合,尤其是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內容不能充分符合目前網絡迅速普及的新形勢。網絡黑客等違反社會道德的問題已經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同時,與科學技術方面相關的不良社會道德現(xiàn)象也頻頻發(fā)生,例如,某高校的一名化學博士,居然利用化學知識生產冰毒,采用高科技手段實施違法犯罪。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以及教師進行思政工作,將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切實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加強思政工作與社會道德、倫理教育等方面內容的結合。
(三) 方法上的挑戰(zhàn)
隨著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不例外。但是,部分高校依然利用以往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進行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這種教育方法已經與社會發(fā)展潮流相背離,不能充分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面對社會化程度逐漸提升的大學生,社會中的各個行業(yè)、各個崗位都處于激烈的競爭狀態(tài),因此,只有積極改變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夠真正將思政工作落到實處,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此外,學校和教師應注意的是在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思政教育時,不應是對高科技手段的簡單搬用,而是要與自身的發(fā)展教育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在教學過程當中,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落實,例如思想教育反饋、教育環(huán)境建設以及手段的優(yōu)化等等。
(四) 管理上的挑戰(zhàn)
由于我國部分高校的擴招政策,使得高校學生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專業(yè)更加復雜,在校人數(shù)增加。除此之外,學生在自主擇業(yè)、繳費上學以及學分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都給高校管理人員的增加了難度。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高校不可能大幅度地擴大管理隊伍,導致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日益繁重,他們長期忙于學生的事務管理,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被忽視。
三、 新時期大學生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還不夠完善,在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政水平方面仍然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忽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提倡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歸還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身份。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人文關懷和有效的心理疏導。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大部分仍然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階段,即教師為教育的主體,在教育中起主動作用,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只能像“機器”一樣對教師輸送傳授過來的知識全部接收后,自行消化和理解,這種教育方法抹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了不平等的現(xiàn)象,不利于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在教學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擁有發(fā)號施令的權利,而學生則作為教師命令的執(zhí)行者,只能聽從于教師,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感情,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被逐漸應用于我國的諸多領域當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走信息化的道路,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地發(fā)展。學??梢圆捎镁W絡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在課上播放一些人文教學的具體案例,并且結合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滲透的方式,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科學的塑造。例如,開展一些有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體現(xiàn)學校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但是要切記教學活動要采用新型的教育模式,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endprint
(三) 教師的人文素質偏低
教師是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對學生能夠產生直接影響的人。要想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有效的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水平,只有教師具備了此種能力水平,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使其人文素質水平得到提高。目前的高校教師普遍年齡偏低,學歷較高但是社會閱歷淺,整體的人文素質水平偏低,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不斷地積極進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水平和工作能力水平。
四、 新時期大學生思政工作問題的對策
(一) 堅持“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
要想在新時期背景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樹立“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承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給予充分的支持,并且要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中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其次,要針對學生作為個體在個性發(fā)展中的需要,搭建不同的教育平臺,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培養(yǎng)條件,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再次,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倡綜合教育方式,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發(fā)展空間,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健康良好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思政學習環(huán)境。最后,要讓學生學會主動發(fā)展,即自己發(fā)展自己,提升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技能,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激發(fā)自身的成長動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好的展現(xiàn)。
(二) 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要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中得到更好的人文關懷和思想輔導,除了學校要為此做出努力,教師也要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者,就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過硬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要加緊對學生各個方面的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和指導,積極與學生間進行交流與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以老師為榜樣,積極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
(三) 健全思政教育管理
要想健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采取建立穩(wěn)定的大學生思政激勵機制的方式進行,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和熱情。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內在驅動力,它主要是指系統(tǒng)內部的活力以及相互作用產生的張力。另一部分,外在推動力,它主要是指根據(jù)不同需要,通過獎勵的方式促進大學生為思想政治工作獻身的崇高使命感以及進行青年服務的責任感,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四) 創(chuàng)新拓展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了網絡時代,大學生在價值取向、心理發(fā)展以及行為模式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網絡的影響?;诖?,學校在教學方法方面也應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主動占領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牢牢掌握主動權。對于以往采用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應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摒棄其中與新時期要求不符之處,弘揚時代主旋律。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采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教學設備,在課后學??梢詣?chuàng)辦專題網站,體現(xiàn)出學校的品牌和特色,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此外,還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的思想觀念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培養(yǎng)出一支網絡教學能力強、思想政治水平較高、熟悉學生特點的網絡教育隊伍,從而使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五、 結束語
為了培養(yǎng)出眾多高素質、全方面的人才,迎合國家對教育教學方面的新要求,學校應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這樣做有利于改變我國目前教育中學生主體地位被剝奪、教師整體人文素質低下的狀況,能夠使學校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商和利.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探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5):72-75.
[2]方緒芹.新時期電力企業(yè)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14):53.
[3]張林.試論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態(tài)勢及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S1):100-104.
[4]趙康明.試論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對策[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0,30(7):175-176.
作者簡介:
林寒薇,林文挺,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外語外貿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