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文翠+洪杰
摘 要:高中化學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教給學生多少知識,因為知識在很多年以后,很可能是會被遺忘的,而如果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化學的思維認識、解決問題,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化學基本理念,這樣無論過多久,學生都能夠運用這種能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三重表征;多重表征
高中化學教育過程不是一個單一的教學過程,要更多地體現(xiàn)人性化特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接受知識,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知識,就需要使教學過程變得科學合理。
一、 多重表征的理論基礎
多重表征又被稱為心理或者是知識表征,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它。它的具體作用就是在人腦中記載、呈現(xiàn)信息。
三重表征也屬于多重表征的一種,這里就以三重表征為例。三重表征它的其中一種表征水平和另外的兩種表征水平都有相交集的地方,而三種表征水平之間也有相同之處,它們的相同之處說明高中化學知識的表征水平的內(nèi)在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關聯(lián)的。一方面有些高中化學知識是以一種表征水平而存在的,比如說純凈物的顏色和氣味就只能從宏觀角度加以理解,另一方面有些知識是以兩種表征水平呈現(xiàn)的,比如說關于化學和物理變化的界定方式就是從宏觀和微觀這兩個角度進行界定的,而有些化學知識卻是以三種表征水平來存在的,比如說理解化學公式就需要用到三種表征水平。這三重表征中如果交集中的表征水平越多,相同部分越大,說明高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越透徹、豐富、深刻。
三重表征的相同部分意味著學生能夠在三重表征所包含的不同表征水平之間轉(zhuǎn)換信息。并且三重表征的交集部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變化的,意思就是,如果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越來越高,那么三重表征的交集點就會越來越大,所以表征的水平也會越高。這就是我們教學所期望的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掌握這種交集能力也能夠在做化學高考題時,得心應手,從而取得好成績。
二、 多重表征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 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多重表征思維意識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有很多是比較難理解的,像是:分子、原子、催化劑、物質(zhì)的量、化學鍵、同系物、化學平衡、電離平衡等抽象的化學概念和理論。而且,由于高中化學知識復雜,凌亂,化學符號多且難記,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理清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線索、關系,因此也很難能夠在腦子里形成系統(tǒng)的整體的知識結(jié)構,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多重表征思維的培養(yǎng)之所以能夠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因為多重表征是從化學學科所特有的特征出發(fā),進而能夠起到統(tǒng)領整合化學學習的作用。多重表征是在宏觀、微觀、符號以及曲線表征間進行實質(zhì)性聯(lián)系上的學習,它通過對知識點進行聯(lián)結(jié),進行組塊,進行結(jié)構化,從而實現(xiàn)將化學認知網(wǎng)絡結(jié)構變得多維有效的目標。
(二)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多重表征思維,有利于加強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高中化學學習階段,學生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知識,例如教師授課、課本或者各種的輔助材料等,但是在這眾多的知識呈現(xiàn)過程中,每個學生想要獲取的信息量或知識方向是不同的。比如,有一些學生,他們只注意學習化學中有趣的宏觀現(xiàn)象。對于其他現(xiàn)象卻選擇忽視,這就導致他們學習化學出現(xiàn)困難。而另外一些學生,則能夠運用多重表征來進行化學的學習,因為他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宏觀、微觀、符號以及曲線間的有機聯(lián)系,因此他們對于信息的選擇面就相比其他學生顯得更加寬泛,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這些學生能夠充分地增加有用信息的儲存。同樣的學生面對同一知識點,運用多重表征比沒運用多重表征至少會多三個提取線索,有了這些線索,在對知識進行提取時,即使遇到一、兩個線索中斷的情況,仍然有其他線索可以使用,不會影響提取效果。
三、 高中化學多重表征的教學建議
(一) 著重創(chuàng)設和聯(lián)系高中學生關于化學的宏觀表征,注意突顯化學的多重表征
作為一名高中的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將學生在初中或是課外所學過、見過的知識或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通過已知知識和經(jīng)驗來發(fā)現(xiàn)與新知識相關聯(lián)的地方,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
另外,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時刻注意觀察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還要在指導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思考。
比如說,當學習完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啟發(fā)學生思考知識與知識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類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這些問題,能夠逐漸提升多重表征的意識與多重表征的運用能力。
(二)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增強微觀表征
利用直觀教具,能夠促進學生從多重表征的角度理解化學,學習化學。如,學習“電離過程”以及“共價鍵的形成”等相關問題時,可以運用模型將物質(zhì)的微觀結(jié)構展示出來,對于抽象的微觀知識,也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表示。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化學老師要著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當學生提問時,教師可以不直接回答問題,而是通過化學模型、圖片或是flash演示等等方式,來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分析物質(zhì)的微觀變化過程,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那么對于問題的答案,學生就可以自行解答了。當然,最后教師要用簡單的語句進行概括,并轉(zhuǎn)化為“化學語言”——化學式表述、反應方程式等等的符號表征,這樣就能讓學生最終將化學知識用多重表征的思維方式構建出來。
(三) 化學老師在教學中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找到數(shù)據(jù)曲線的規(guī)律,知道增值曲線表征,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讓教材服務于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高中化學教學著重強調(diào)構建與新課程內(nèi)容相適應的新的學習策略體系, 同時也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應做出相應的策略轉(zhuǎn)變。而化學教學中多重表征的相互轉(zhuǎn)換,能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推力及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丙香,畢華林.化學三重表征的界定及其關系分析[J].化學教育,2013,34(03):8-11.
[2] 張丙香.高中生化學反應三重表征心智模型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鄢文翠,洪杰,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玉山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