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是在2012年上映的電影也是李安本人的代表作,影片通過少年派的奇妙旅行探討了信仰、宗教、科學、人性等多方面的復雜關(guān)系。本文將從影片的多處入手讓兩者相互比較,討論現(xiàn)實和幻想兩方面并加以解析。
關(guān)鍵詞:《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幻想與現(xiàn)實;人性;自我
作者簡介:胡荷馨(1995.7-),女,陜西漢中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mào)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2
一、關(guān)于電影本身
在2012年的秋冬交替之際,在我國著名鄉(xiāng)土作家莫言獲得他人生中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個以中國國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短短一個月之后,李安的電影《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為《少年派》)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包羅了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等在內(nèi)的四項大獎。這部電影讓李安捧得了他電影生涯中的第一座奧斯卡獎小金人,也成為了李安在電影事業(yè)上的重大創(chuàng)新與突破。電影采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把蒙特婁作為開端,作家為了尋找寫作題材而找到有不可思議經(jīng)歷的皮辛墨利多帕帖爾也就是派時,故事才緩緩拉開帷幕。17歲的派原本生活在印度,家中擁有一座動物園,他生活富裕有著自己喜歡的女孩。但因為局勢的動蕩和父親對外部世界的美好期望,派不得不和一家人還有動物們移民,乘船去往加拿大。然而屬于派的美好未來并沒有如期來到,在旅途中派乘坐的貨船發(fā)生了事故,派和家人因為災害而被迫分散。當派獨自一人爬上救生艇時,從遠處游來了猩猩、斑馬、鬣狗和老虎理查德·帕克。貨輪沉沒派的救生艇被巨浪襲擊,當一切歸于平靜后派開始了和動物們長達227天的奇幻旅行。
二、電影中的幻想與現(xiàn)實
電影由兩個故事相互串成,第一個故事便是派給作家講述的那個長達227天的光怪陸離的奇妙旅行,而日本調(diào)查員提供的錄像和于此相應的調(diào)查報告則成為了電影中的第二個故事。兩個故事中派沒有給作家講述殘酷又現(xiàn)實的第二個故事,作家也只聽派述說了第一個充滿奇幻的故事。但當我們讀到第二個故事時,就會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報告里的人和動物是可以一一對應的。
電影中派和動物在巨大的激流中都游到了救生艇上,在現(xiàn)實中動物和人則是對應的。斑馬是素食主義的中國船員,鬣狗是粗魯?shù)膹N師、猩猩是崇奉宗教的母親而老虎就是派。在奧地利精神病醫(yī)師、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論里,他把人的精神層面辨別為了三個層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電影中那只兇猛又危險的老虎就是派的本我,它遵循著派的本能和最原始的內(nèi)驅(qū)力而做出行動。救生艇中派的形象即是他的超我,象征著追求完美和人性中的善良,按照著至善的準則行動?!渡倌昱伞分袆游飩兊幕ハ嘈Q食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血淋林的廝殺。
第一個故事中斑馬跛了腿,鬣狗看到斑馬虛弱就吃掉了它。這就意味著在第二個故事中中國船員摔斷了腿,廚子砍掉了船員受傷的腿吃掉了他的肉。溫順的黑猩猩是派的母親,在第一個故事中她坐著香蕉來,她的孩子不知道丟在了哪里,她為了阻止鬣狗而和鬣狗打架最終被咬死。第二個故事里派的母親坐在救生艇的香蕉上,派的哥哥因為沒能順利逃出而被丟在了茫茫大海上。溫柔的母親在和粗魯?shù)膹N子在爭執(zhí)過程中被無辜殺害,她的尸體也被廚師殘暴地丟進了海里喂了魚。這十分符合派母親宗教者的形象,她食素認為生命平等不愿意去踐踏生命也因為兒子的逝去而悲傷即使在絕境之下依舊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派就是老虎,電影中老虎吃掉了老鼠和鬣狗,這意味著派吃光了儲備糧和廚子,他靠死人的肉做誘餌釣魚,在進入小島之前一直靠著他人的血肉賴以存活。
《少年派》中有很多被忽略的細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廚子。廚子殺掉了派的母親,但派卻不憎恨他,對于廚子派說他只是脾氣太壞了。在遇到小島之前,派說他遇到了一個法國口音的人,派和這個人說了很久的話但他被老虎吃掉了。調(diào)查員以為這個人就是廚子,但派卻說不認識他。這個人除了法國口音以外沒有留下任何的外形描述,但在電影的開始就說了派居住的地方曾是法國殖民地,所以船上的人不是廚子而是帶著法國口音的派的父親。
故事的真相是派和父母還有船員在救生艇上,兩個星期左右食物被消耗殆盡,父親建議殺掉船員,但遭到反對后只砍下了船員受傷的腿。被砍了腿的船員在幾天后死亡,父親則吃掉了船員的肉。父親教派釣魚,捉動物,教他在大海中生存的技巧。長時間的漂泊使人逐漸虛弱,有一天父親和母親爭吵父親失手殺了母親。之后父親因為愧疚他努力照顧派自己則變得更虛弱,最后死亡。派在來到小島之前,他靠吃父親的尸體而活。派的父親是理性并且相信科學的人,小說里說他富有現(xiàn)代化,不相信宗教卻有著自己的信念,在漂流的日子里他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家人。
之后派來到了一個奇幻的小島,島上派過著不愁食物的生活。這個島其實是派死去的母親,她的尸體腐爛生蛆。派在島上吃的海藻是母親殘破的軀體,老虎吃掉的貓鼬是尸體上的蛆蟲。派發(fā)現(xiàn)池塘里被毒死的魚,是母親胃里沒能消化的魚,但派并不關(guān)心。當他發(fā)現(xiàn)牙齒也就是尸體只剩下牙齒為止,派才愿意離開小島,因為母親已經(jīng)被啃食干凈了。當派離開小島到達墨西哥海岸時,老虎開了派,頭也不回地走向了森林。這說明派的人性重新回歸到了身上。
三、總結(jié)
《少年派》通過幻想與現(xiàn)實的相互對比來突出電影的主題,兇猛的老虎理查德·帕克就是派的獸性,老虎的原名“Thirsty”(渴)就是在向觀眾們暗示派內(nèi)心最本能的欲望與渴求,派和老虎之間抗爭的經(jīng)歷就是人性在本能與理性間的徘徊。導演李安用如畫般的鏡頭刻畫出了理性與本性的掙扎,宗教與科學的對立,討論了生存和死亡,善與惡之間的問題,就像結(jié)尾處派問那兩個來調(diào)查的日本人更喜歡哪個故事一樣。當聽到他們都回答說第一個時。派說道:謝謝你們。那這個故事便是天主的旨意。并流下了淚水。
參考文獻:
[1]揚·馬特爾,姚媛.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M].譯林出版社,2012.
[2]王恒升.在自我本我超我中東奔西突——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看高加林的人生悲劇[J].濰坊學院學報,2007,7(1):79-81.
[3]石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隱喻主題探究[J].電影文學,2014(1):67-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