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昕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02
蘇東坡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他為其身后千百年來的文人學士樹立了一座鮮活的豐碑。而縱觀蘇東坡本人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又不難發(fā)現(xiàn),他選擇了一個風格獨具的參照系,這個參照系影響著蘇東坡的精神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為政準則、生活態(tài)度,這個參照系貫穿了他的一生,似乎是他終生堅持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也為后世保住了一座極其豐厚的精神礦藏。值得后來者借鑒參考。
家風家教是蘇東坡人生坐標系的原點。蘇東坡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離開家鄉(xiāng),參加科舉應試,首作《刑賞忠厚之至論》而一鳴驚人。文中論證了堯舜禹湯、文武成康八位先賢為政之時,愛民深,憂民切,待天下以君子之道,有人做了一件善事就做歌傳頌、教人效仿,使人樂始善終;有人做了錯事或違反律令就批評教化、按律懲治,使人棄舊開新。繼而得出仁慈可以超達極致,法理不可逾越的結(jié)論。言為心聲,文以載道,初出眉山茅廬的蘇東坡,做出如此精彩深邃的文章,讓已經(jīng)名滿天下的主考官歐陽修都不禁拍案叫好。就此可以推知,他的思想根源應該是家風傳承和家庭教育。
他祖父樂善好施,忠厚持家,鄰里和睦,這應該是蘇東坡成人成才的第一個動力源泉。他與父親、弟弟勤奮讀書,共同切磋學業(yè),尤其是父親首次應試失敗、回歸鄉(xiāng)里卻沒有頹廢沮喪,而是“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备赣H的榜樣力量應該是年少的蘇東坡成人成才的第二個動力源泉。父子三人讀書研學的情景,如今想來都是那么羨煞后人!傳說蘇東坡家的婢女在熨布時腳陷于地下,蘇母就叫人去挖,發(fā)現(xiàn)是一個壇子,家人欣喜的猜測壇子里肯定有寶物,蘇母卻叫家人重新添土埋上,不取埋藏之物。此傳說雖無從考據(jù),但從蘇東坡作《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一文中可知,知書識禮的蘇母宅心仁厚,勤勉為善,史書中記載的、民間流傳的蘇母教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可見蘇母的言傳身教就是蘇東坡成人成才的第三個動力源泉。所以,這才有了蘇東坡的名言:“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币蕴K東坡被朝堂之人嫉妒的才學和直率無飾的本性,若沒有愛民如子、潔身自好的底線,哪能在屢被貶謫的仕途中保全自身呢?又哪能受到所居各地的老百姓們保護和愛護呢?由此看來,系好人生的第一??圩?,守住從原點開始的初心,是多么重要?。?/p>
當蘇東坡邁開腳步,準備踏上經(jīng)世濟民的道路時,他選擇了四個漢代名人,形成了四個維度,作為自己人生之路的參照。
在《范增論》一文中,蘇東坡總結(jié)出了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的名言:“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鼻鞍刖涮N含了清正廉潔的人生觀,后半句說明了人和人、主副之間的矛盾緣由。當蘇東坡面對皇帝、宰相以及其他政見相左的官吏時,必定會想到范增輔佐項羽的先例。蘇東坡屢被貶謫而寵辱不驚,也是在范增身上找到了佐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成功名,陋矣!”這句話說明蘇東坡對待仕途的去留和功名的取舍已然看破,所以在被貶謫之時,他能泰然處之,而蓋世才華得以爆發(fā),成就傳世之作。
蘇東坡作《留侯論》突出了張良的意志和毅力。對張良的評價,被后世人在逆境中奮斗崛起奉為圭皋,即“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東坡對張良的“忍小忿,就大事”推崇備至,“彼其能有所忍,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泵鎸始乙蝗酥煜碌纳鐣F(xiàn)實,若要施展抱負,只能忍到時機成熟,撥云見日,方可濟世救民。蘇東坡在文中對比了劉邦、項羽的不同結(jié)局,原因就在于意志定力?!坝^夫高祖之所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表椨痣m百戰(zhàn)百勝,但輕用其鋒,惟不能忍,所以招致敗局。劉邦能忍而養(yǎng)其全鋒,待其斃,所以贏得勝利,這都是張良為劉邦謀劃的戰(zhàn)略。蘇東坡又舉例說韓信攻破齊國欲自稱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劉邦還是有剛強不忍之氣,也只有張良能諫言忍為上策,才成全了漢王朝??梢韵胍?,當蘇東坡處于坎坷落寞的窘境時,一定是以張良作為參照,平心靜氣,培養(yǎng)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毅力,發(fā)揮自己的底蘊才智,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蘇東坡深知自己承擔著建言獻策之任,所以在《賈誼論》一文中做出了獨到的見解,“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边@似乎是在給他自己打了一劑預防針,告誡自己即使才華橫溢,想著干一番大事業(yè),也要準備周全,規(guī)劃縝密,與時俱進,伺時而動?,F(xiàn)在的職場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對于不滿現(xiàn)實、屢屢跳槽的當代年輕人來說,文中兩句話又點的恰到好處,即“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薄胺蛑\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蘇東坡的識見何等長遠??!賈誼在中國古代政治、文學史上,也是一位聲名顯赫的人物,而之所以抑郁而終,蘇東坡總結(jié)出了根由,即“賈生是亦不善處窮者也?!薄安恢源渥儯詺堉链?。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從此我們可以知道蘇東坡處于逆境之時,為何豁達開朗、奇文迭出了。他好像在宋朝時就告訴后人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內(nèi)省挖掘自己的興趣、潛能、才智,以給自己、給家人、給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更有價值。物質(zhì)不滅,精神不死,正是在漫漫貶謫的凄涼征途上,蘇東坡以達觀有為、自然和諧的精神狀態(tài),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寶庫增添了一粒粒珍珠,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的心田,這是何等耀眼的人生航標??!
做事就應有擔當。蘇東坡在《晁錯論》一文中,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敝灰欠戏傻懒x,為人民謀利益的事情,認準了就要干到底,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這不是短時間內(nèi)成功的,更不是沽名釣譽者所能做到的,即“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茍以求名者之所能也?!睂τ陉隋e這位在中國政治、經(jīng)濟、歷史上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蘇東坡也做出了他自己獨到的見解,即“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惋而不平者也。”“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晁錯建議漢景帝“削藩”引起吳越七國之亂,又建議皇帝御駕親征,自身留守京都,蘇東坡認為這就是任事不擔當,做事不堅持到底的表現(xiàn)。當然中國古代史上,為鞏固皇朝集權(quán)進行的歷次“削藩”都引起了動蕩戰(zhàn)亂,惟有執(zhí)行堅決、堅持到底者方能勝出,贏得天下太平,黎民百姓安居樂業(yè)。
在蘇東坡的人生參照系中,留待后人思考挖掘的精神財富還有很多很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華兒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中國人應該有充足的文化自信。近現(xiàn)代以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新中國、為今天的幸福生活樹立了無數(shù)彪炳史冊的豐碑,這應該成為我等后輩甚至是當今中國人的人生參照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