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也成了高中階段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于陶冶學生情操、緩解學生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歌唱教學這一部分,為了能夠真正將音樂課堂的價值發(fā)揮出來,本文也對高中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音樂;歌唱教學;有效性
一、 引言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歌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可是,在實際高中教學過程中,音樂課堂教學一直都是較為困難的一項工作,很多教師都不知道要如何才能保障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則認為需要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愛上歌唱,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歌唱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筆者也從以下幾點對其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二、 將興趣和感受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實現(xiàn)有效的音樂導入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雖然已經(jīng)說過無數(shù)遍,可是其在音樂歌唱教學中也依然適用,畢竟歌唱主體就是學生,如果學生都沒有產(chǎn)生對歌唱的興趣,其自身也就不會投身到歌唱當中,這樣就無論是采用何種歌唱教學方法,都很難保障其有效性。所以說,高中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學生興趣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興趣驅使下先行進入到歌唱學習當中。針對這一點,音樂教師一定要對高中生心理方面有一個掌握,結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較為有趣的情境,這樣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升學壓力,從而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心態(tài)下投入到音樂課堂當中,而學生一旦投入到其中,音樂教師便可以設法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應用情感體驗的方式來讓學生和音樂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就能起到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這一內(nèi)容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過程中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向學生講解一下作者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身處在亞歷山大三世最黑暗的統(tǒng)治時期,那個時候農(nóng)奴制才剛廢除不久,俄國思想文化領域還處在一個不抵抗以及較為悲觀的主義,其主張向‘精神呼吁,也正是在這個時代下,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出了《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通過故事情境來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對這一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情感,這樣學生在歌唱過程中也會更加富有情感。
三、 將聆聽和體驗結合在一起,以此來讓學生有效參與唱歌
高中生本身就已經(jīng)具備了較為良好的認知能力,可是在歌唱這一方面卻明顯的比低年級學生要差一點,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沒有了表現(xiàn)欲,只是一種常態(tài),好像年齡越大什么情緒都放在了心里??墒牵璩虒W不同于其他,其本身就需要學生打開嘴巴去歌唱去體驗才能獲得較為良好的效果,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歌唱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將聆聽和體驗結合在一起,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以此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唱歌當中,這樣就能起到較為良好的歌唱教學效果。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調(diào)動學生歌唱情緒,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
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嘴巴雖然在蠕動,其臉上卻依然還是毫無表情,有些甚至連嘴巴都沒有動,在這種情況下,歌唱也就不能稱之為歌唱了,因為沒有任何情感,只能是朗誦型的讀歌詞,更遑論高音準等概念。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的調(diào)動學生情緒,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歌唱,正所謂“情能帶聲”,在歌唱過程中情緒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不會注重這一點,只是單純的要完成教學任務。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將所要歌唱的曲目播放出來,讓學生進行聆聽,通過聆聽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歌唱的情緒,這樣學生在實際歌唱過程中才能真正在情緒感染下更加的投入,從而就能避免出現(xiàn)無表情歌唱等情況。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黃河》這一內(nèi)容教學的時候,其本身就屬于一首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歌曲,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技術來將大合唱視頻播放給學生,通過視頻以及音頻來調(diào)動學生的歌唱情緒,讓其從中受到感染,這樣在之后的歌唱過程中,學生也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地投身到其中,而教師則能在實際歌唱過程中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這樣就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讓學生的歌唱能力在聆聽和體驗中得到提升。
2. 讓學生進行復習演唱,以此來提高學生歌唱能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復習演唱屬于一個較為美好的階段,也是師生在音樂審美感知探索的基礎,其對于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還能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審美和創(chuàng)造。學生在音樂復習過程中,也是其對音樂審美對象的重復,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產(chǎn)生美感,就像對于一部電視劇主題曲或者是片尾曲,我們之所以耳熟能詳甚至唱出來,就是因為在重復觀看電視劇的時候對其歌曲也進行了重復欣賞,這個時候就出現(xiàn)了“重復效應”,而教師在實際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重復效應”來對學生進行歌唱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歌唱能力得到提升??墒牵谶@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復習演唱并不代表機械式的重復,如果一遍遍的進行重復,沒有任何新意的話,學生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和厭倦,從而也就不能保證其有效性,所以說,教師在復習演唱的時候還需要注意這一點。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長恨歌》這一內(nèi)容教學的過程中,最開始教師可以一遍遍讓學生聆聽這一首曲子,可是之后的話,教師可以讓通過清唱劇、話劇表演等形式來對其進行反復演唱,通過這一方式來保障歌唱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學生就能在重復演唱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獲得不同的美感,從而就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歌唱能力的提升。
四、 將過程和評價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歌唱的認識endprint
在高中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也是較為關鍵的一個部分,其對于學生歌唱興趣以及積極性也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應該要將學生歌唱過程和評價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歌唱的認識,真正幫助學生樹立較為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情緒。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
1. 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來進行評價
在歌唱教學過程中,如果是處在聽、辨、唱等聽覺訓練當中的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評議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是由一個人進行歌唱,另一個人進行評議,通過這一方式來幫助學生共同進步。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以此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自我的認識,這樣學生也能得到較為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真正將評價的價值發(fā)揮出來。最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則需要不能光就學生歌唱情況來進行評價,還可以就學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歌曲演唱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學生歌唱學習和發(fā)展,提高歌唱教學的質量,最終就能有效地保障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2. 盡可能扭轉學生自卑心理
無論是在哪一門課程學習中,都有學生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有些是因為成績,有些是因為性格,而這些都會致使學生在歌唱過程中不愿意開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需要盡可能的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到歌唱實踐當中。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采用激勵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多對學生進行關注和鼓勵,以此來幫助學生改變自卑心理,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歌唱的動力和興趣,從而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保證歌唱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教師還是需要對學生有一個具體的把握,為學生選擇適合其的歌唱教學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歌唱學習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歌唱能力,最終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效果。而為了能夠真正地保障高中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從三點對其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為高中音樂課堂作出貢獻,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霞.探討新課標下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模式[J].藝術教育,2011,22(3):64.
[2]陳小娟.讓青春的音符在歌聲中飛揚——淺談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歌唱教學[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旬刊),2012,18(12):65-66.
[3]王婧.對高中音樂教學中《歌唱》選修課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5,13(3):25.
作者簡介:
龔啟文,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順昌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