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一個故事叫《給詩加腰》,“清風細柳 淡月梅花”,若在句中,各加一個字做“腰”,該用什么字為好?這是蘇小妹出的題。蘇東坡加了“搖”“映”二字,被蘇小妹否定了;黃山谷又加了“舞”“隱”二字,仍然被否。最后,蘇小妹加了兩字,成了“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這個故事充分表明,詩歌語言,是極精煉形象的,用最少的筆墨,表達了多姿多彩的內(nèi)容。在古代,我們是很重視“詩教”的??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就是“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的意思。學習古典詩詞,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精煉的文筆,也能開啟他們的想象力。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歌的情境和作者的感情,讓他們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方法;古詩教學
一、 依靠背景烘托
古詩寫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所描述的情景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非常遙遠,學生缺乏應(yīng)有的歷史背景和作者情況等方面的知識,因而常對古詩描述的情景感到陌生,在領(lǐng)會上產(chǎn)生偏差。這就需要我們補白背景,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例如:在教學《漁歌子》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須歸”,可以提供張志和在寫《漁歌子》時的一些創(chuàng)作背景,“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jīng)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此外,我們也可以給學生提供張志和的大哥張松齡勸他回家的寫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張志和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從而撥動他們想象力的第一根弦,在想象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
二、 借助多媒體輔助
多媒體輔助包括音樂渲染和畫面支持等。格羅塞曾說:“每首原始的詩,不僅是詩的作品,同樣也是音樂作品。”給古詩配以恰到好處的音樂,營造氛圍,可以觸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霸姰嬐w,詩畫同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教學時,在優(yōu)美和諧的音樂的基礎(chǔ)上,再借助形象的畫面,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想象力。
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學生初步感知詩文大意之后,一邊播放《春江花月夜》樂曲片斷,一邊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詩人吟誦這首詩可能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在樂曲的播放中,學生慢慢地被帶入詩歌的意境中,當他們的想象力被撥動起來后,多媒體畫面適時出現(xiàn)——皎潔的月光下,詩人佇立船頭,江南綠意盎然。在學生靜靜觀賞整幅畫面的過程中,進一步引導他們把想象的重點定格在一個“綠”字上:“看到這一大片的綠,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景色?想到了哪些詞語和詩句?”一幅幅草長鶯飛、萬紫千紅的江南春色圖可能會生動鮮活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通過類似這樣的音樂渲染,再輔之以豐富的畫面,撥動學生想象力的第二根弦,給予他們更直觀的感受,深入詩境。
三、 通過反復吟誦
都說“詩言志”,詩偏重于抒情言志,感情是詩的基礎(chǔ)。要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情景和詩歌的節(jié)奏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領(lǐng)悟詩人的感情,這便是撥動學生想象力的第三根弦。
《題臨安邸》這首詩,詩人的感情主要在一個“憤”字。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暖風熏得游人醉”一句,讓學生想象“這是一副怎樣的醉態(tài)?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學生想象后教師相繼點撥:這是爛醉如泥的“醉”,這是紙醉金迷的“醉”,這是醉生夢死的“醉”,再引導有感情誦讀后兩句,學生也就能對作者的焦急、擔憂、憤慨之情感同身受了。
四、 抓住詩歌字眼
古詩詞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詩人往往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畫外有畫、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要充分了解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抓住字眼,靠自己的想象去補充和創(chuàng)造,再現(xiàn)情境。
張籍的《秋思》,“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一句中的“又開封”是此詩的詩眼所在,詩人無限的鄉(xiāng)愁就凝結(jié)在“又開封”這一細節(jié)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字眼,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凹偃缒憔褪窃娙?,你會說些什么?你的舉止又會如何”,這是角色還原;“假如你就是行人,你會怎么說”,這是場景還原;“當家書‘開封后,詩人又是怎么做的”,這是細節(jié)還原。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字眼進行補白,可以再現(xiàn)一幅幅生動的情境,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撥動學生的心弦,深入到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五、 利用練筆
(一) 古詩構(gòu)思精巧,留有藝術(shù)的空白??梢龑W生借助想象,補其空白,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洞阂瓜灿辍穼懙氖嵌鸥Υ阂挂粓黾皶r雨的喜愛和贊美。當時下雨的江上是一幅怎樣的景象?作者第二天起床后看到錦官城是怎樣的美?下了雨后花兒帶著露水是怎樣的姿態(tài)?教師拋磚引玉,學生發(fā)揮想象。填補古詩中的空白,既理解了詩意,又為今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
(二) 有的古詩文在精彩處戛然而止,留下了讓我們回味的空間??梢宰寣W生在結(jié)尾處展開延伸和想象,完成二次創(chuàng)造。例如《游子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回來之后看到母親連夜為自己縫制衣服后和母親的對話,類似這樣的續(xù)寫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 學完古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古詩進行改寫,這是很好的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的一種方法?!肚迤綐贰ご寰印愤@首詞中,矮矮的茅檐,一條小溪,青青的綠草,在說悄悄話的翁媼,三個聽話的兒子,這是多么美滿的鄉(xiāng)村家庭。在教學這首詞時,我鼓勵學生對其進行改寫,學生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完成自己的詩作。我們不要求學生的詩歌對仗是否工整,辭藻是否優(yōu)美,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們想象思維的火花,在改寫中,學生學習古文的熱情會進一步的激發(fā)。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應(yīng)當繼承的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作者簡介:張婷,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