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是教育教學的保障,也是教師進修學校的主要任務之一。所以,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也為了有效的落實“為基層學校服務,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這一理念,我們堅持“創(chuàng)新”,并在不斷發(fā)展中有意識地從多角度提升進修學校的師訓質量,為教師的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修學校;專業(yè)素養(yǎng)
近年來,于都縣教師進修學校作為一個“為基層學校服務,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的陣地,積極整合優(yōu)質資源,加大培訓力度,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我縣教師培訓質量,贏得廣大學員的紛紛好評。
一、 訓研一體 多元輻射
(一) 創(chuàng)新訓研模式
于都縣教師進修學校順應一線教師實際需求,轉變以往講座為主的培訓方式,在知識講座的基礎上,增加專家與學員交流、名師示范引領、學員成果展示、培訓機構跟蹤評估。一改過去為培訓而培訓的單一模式,變“單一制”為“混合式”。研訓聚焦一線,依托教研引領,以案例為示范,以課堂為根本,以教學為目標,做到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主題研修與自主選學相結合,專家引領與團隊協(xié)作相結合,以訓帶研,以研促訓,訓研相融,共之一體。
為了更好地適應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進修學校把集中培訓、頂崗置換培訓、遠程培訓、送教上門、校本研修、組織名師講師團等多種有效途徑進行教師培訓。改進教師培訓的教學組織方式,實施分類分塊教學,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鼓勵教師自主選學,在培訓課程內容、培訓時間、培訓途徑、培訓機構等方面,為教師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選擇機會,極大地增強了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 精實培訓內容
傳統(tǒng)的師資培訓,大多是請幾位專家,做幾天講座,寫幾篇心得就了事,形式陳舊、內容不實。既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性,又缺乏實效性,致使培訓流于形式。
為此,進修學校大膽革新,積極配合學科教研員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調研,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及本學科教學特點,針對教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擬訂培訓的具體內容,統(tǒng)籌各類資源,以問題為中心,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yōu)化培訓內容,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師資培訓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為核心,以一線教師為重點,面向全縣45周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包含初中、小學所有已開設課程,采取分學科分批集中學習方式,縣學科教研員整合各類資源,引領本學科教師學習。每期培訓為期3天,各學校根據培訓計劃分派培訓學員,每期人數為50到100不等,培訓內容公共科目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講座,專業(yè)課程分模塊多樣化進行——名師示范、專題講座、微課推送、沙龍交流、同課異構等。省市縣教研員、學科骨干、賽課獲獎者與廣大學員交流互動,教育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緊密結合,前期準備、學習交流、結業(yè)反饋一系列流程,多元輻射,讓教師培訓,內容充實,扎實有效。
(三) 優(yōu)化培訓師資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的事業(yè)。教師培訓也需要以師培師,示范引領。教師培訓的目的在于為全縣各校培養(yǎng)一批學科骨干,這些人員全部來自教學一線,敬業(yè)精神強、教學水平高、學習勁頭足,培訓之后,經過一段跟蹤問效和業(yè)績考核,大多能夠達到省、市、縣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的標準,成為一個教學的標兵。而后,承擔起區(qū)域教師培訓和業(yè)務指導任務,引領示范全校乃至全縣教師敬業(yè)樂教、求實創(chuàng)新,做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為全縣教育質量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師資保障。因此,我校立足長遠,儲備師資,建立規(guī)范而強有力的培訓師人才庫。從全縣范圍內根據一定的標準,擇取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適時聘請縣外各學科專家、教育家,充實我縣的培訓師人才庫。此舉有效地破除了以往隨機性、流動性、不確定性等培訓師盲區(qū)。同時,培訓師也加強了自身素質的提升,使培訓師人才隊伍與時俱進,教學相長。
二、 服務跟進 長效考核
(一) 服務封閉研訓
“走讀式”的研訓,最大的弊端就是參訓教師難以安心培訓。走的走,溜的溜,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此研訓,效果不佳。近年,我校強化作風建設,加強主動服務意識。為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培訓學員食宿在校,實行學員封閉培訓,努力做好學員的服務工作。學校耗資三十萬余元,完善并改造學員食宿條件。床鋪、被褥、空調、彩電、沙發(fā)、辦公桌等設備設施更換一新,一應俱全。食宿安排周到細致,賓至如歸。生動的服務,讓培訓學員住得舒心,學得開心。課余生活更是豐富多彩,打籃球,下象棋,上閱覽室,專題研究,沙龍交流……學員封閉式的培訓,注入“家”的溫馨,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 服務訓研管理
科學管理是提升訓研質量的有力保障。歷年來,我校嚴格按照培訓工作要求,做好考勤、紀律檢查、作業(yè)收繳等工作,督促各類參訓教師按時參訓,嚴守培訓紀律,保質保量完成培訓任務。每期培訓結束時,每一學員填寫一份培訓反饋表,寫一份培訓心得,并進行整理、評選、歸檔,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不斷完善培訓組織。培訓學員返校后,應將培訓成果向學校匯報展示。送培學校應關注送培教師的成長變化,做到培訓學習與教學實踐不脫鉤,培訓所學能真正指導教學實踐,并把培訓后學員成果運用納入長效考核機制。
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高質量,教師進修學校以創(chuàng)新的視覺,為于都的中小學教師搭建了一個多元化的培訓平臺。每月舉辦三至四次培訓成為師訓工作新常態(tài),有效地凝聚了培訓工作的合力,真正適應了新時期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的需要,充分發(fā)揮了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功能。
參考文獻:
[1]于靜波.發(fā)揮教師進修學校職能為課程改革保駕護航[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1.
[2]王穎.提高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16,3.
作者簡介:謝稱發(fā),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長征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