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提出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以及實驗操作的能力,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通過實驗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就目前看來,我國的高中物理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希望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利用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來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加長足的進步。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
物理這一學科相較于其他的學科而言具有一個獨特的優(yōu)勢:其教學內容與生活具有很大的關聯(lián)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實驗來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明了所學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進行教學的創(chuàng)新,從而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新課標的要求進行課程的創(chuàng)新,最終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之下能夠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自主對于物理知識進行探索,并對于所學的內容進行不斷的總結深化,最終將所學的知識不斷內化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
但是就目前看來,我國的高中物理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過于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高中物理傳統(tǒng)課堂往往是先告訴學生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而知識的探究過程通常就是一帶而過,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真正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是十分不利的,從本質上講還有些本末倒置。又例如:大部分學校的實驗經(jīng)費不足,實驗探究過程僵化缺乏自主性,筆者所在中學是珠三角地區(qū)的重點中學,實驗器材陳舊,實驗設計也沿用了十幾年,學生基本上沒有機會自己去設計實驗然后進行探究,通常依照教師準備的實驗器材進行驗證實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沒有自主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探究精神都是不利的。
所以筆者在物理的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以求能開拓思路,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
1. 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更多地引入學生動手實驗。以往填鴨式的傳授導致大部分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我認知很少,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如果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多設計一些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獲取知識而非去死記硬背,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探究的欲望,從而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去主動的思考,也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學中,筆者用細棉線懸掛一鐵球(準備5~6組同樣的器材),讓學生逐漸增大細棉線的夾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細棉線就斷掉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學生的興致馬上高漲起來了。同樣是在“力的分解”教學中,筆者又嘗試讓學生用簽字筆按右圖進行實驗,當重物或者用力往下按筆尾時,中指會被拉伸,掌心則很刺痛,學生在親身體驗之后,自然就可以明白力分解的方向了。
又例如,在“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兩人一組,然后進行以下的實驗操作:甲同學手拿一只彩筆(或簽字筆),乙同學用手勻速牽動一條大概50cm長的紙帶,使紙帶在甲同學的筆下沿直線向前移動,甲同學在固定的時間內點擊紙帶(如每秒2次或每秒3次),然后2人再交換操作,比較一下甲、乙兩位同學在誰的牽動下紙帶的速度變化比較小,并讓他們自主總結相鄰兩點的距離與牽動紙帶的速度之間的關系,這樣進行實驗教學的引入就能夠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味起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加的積極主動。
2. 更多地給學生做探究式實驗。單方向的傳授知識是枯燥而又乏味的,要讓學生有動手探索的機會,在探究的過程中去逐步發(fā)現(xiàn)課本上的定理以及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離心運動”教學中,筆者給每個小組發(fā)了一個發(fā)光陀螺,要求他們猜想一下為什么陀螺轉動時會發(fā)光?他們興致勃勃地做了很多猜想,最后拆開陀螺一看,原來是里面裝了一個開關,陀螺轉動時,由于離心向外運動,觸碰了開關,從而讓二極管發(fā)光。
又例如,在“變壓器”教學中,針對如何探究變壓器電壓與線圈的匝數(shù)關系,筆者上課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電路圖參考下圖,當然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要求進行多方面嘗試,研究怎么樣才能改變小燈泡的亮度,然后每小組對他們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展示。這種先實驗后總結的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3. 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在許多學生看來,物理是比較高深和神秘的,但如果我們能利用一些常見的小物品,輔助講解一些物理知識,是十分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例如,在“安培力”教學中,筆者事先將一個磁鐵放入一輛玩具車,再將小車放在一塊金屬板上,然后給金屬板通電,可以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起來,如果改變電流的方向,小車的運動方向也將不同,后面讓學生總結一下小車運動方向的規(guī)律,教學安培力的時候也就容易多了。
又例如,在“測量電源電動勢及電源內電阻”教學中,采用水果做為電源,學生動手做實驗的積極性馬上就上來了,后來測得電源的內阻比較大,筆者又讓學生做了討論和改進,學生對于實驗的原理和操作都了解的比較深刻。
物理是在探究下產(chǎn)生的知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不能本末倒置,而應該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所教授知識點的特性盡量去還原之前的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過程來獲取到所要學習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劉建華.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7):84.
[2]遲元宏.關于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對策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
作者簡介:
張杰偉,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