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是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有效的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善于表達、互相學習,共同促進。
關鍵詞:有效性;合作;策略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強調“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蓖跆拐f:“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教育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笨梢妼嵤┬〗M合作學習是順應時代和教育的發(fā)展。
一、 小組合作學習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 隨意性。許多公開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為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不顧教學的需求而隨意地濫用。課堂中耗時低效。
(二) 冷場性。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部分的小組游離于課堂,部分學生純粹是一個“看客”,課堂呈現(xiàn)良莠不齊的合作學習狀態(tài)。
(三) 盲目性。許多學習小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不知如何進行分工、合作。小組成員的學習只是在大眼瞪小眼,缺乏思維的碰撞,更無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討。
(四) 霸權性。小組匯報中優(yōu)生的言論代替了小組成員的所有思想。中下的成員成了知識的容器,和匯報展示中的群演。他們沒有言論的機會,小組的合作學習變成了個體的秀展。
二、 實施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一) 合理組建,揚長避短。分配學習小組時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進行取長補短。一個科學的學習小組必須由好、中、下三種學生構成。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心理特點進行合理的分組,體現(xiàn)優(yōu)劣的互補性。每個小組由4人組成,A為組長,B、C、D為組員。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 規(guī)則設立,秩序井然?!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設立相應的規(guī)則才能讓課堂活躍而不混亂。
1. 合理分工。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就必須進行分工,讓組長安排好每個組員的任務。A負責組織學員學習、交流,調控整個學習小組。B負責做學習小組的重要學習成果記錄,C進行匯報交流,D進行質疑補充。讓每個學習成員有明確的任務,進行有效的學習。
2. 角色轉換。學習小組在一段時間的固定角色的學習中,已經(jīng)慢慢培養(yǎng)了相應的能力。此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再讓小組成員進行角色轉換,每個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培養(yǎng)不同的能力。消除學生學習合作的倦怠感,同時培養(yǎng)每個學生具備小組長、記錄人員、匯報人員、質疑補充人員的各項能力。充分發(fā)揮個人才能與團隊合作意識,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三) 培養(yǎng)習慣,循序漸進。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分步進行訓練,善于傾聽——善于表達——善于質疑,最后進行綜合訓練。
1. 善于傾聽。傾聽是一個學生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更是學習的首要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強調學生認真傾聽,更重要的是交給每個人傾聽的任務,比如:這一組的同學在交流時主要講了什么?讓學生學會要抓住交流時的主要意思,不要被細枝末節(jié)所吸引。分析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又如:同學在交流時有哪些觀點是不夠正確的,你有什么不同見解。讓學生學會鉆牛角尖,從而認真傾聽并努力思考。再如:同學的說法中還有哪些沒有說清楚,你可以幫他補充完整嗎?教師提出諸如此類的傾聽任務,學生就有了傾聽的動力,而不是一個純粹的觀眾,課堂才能呈現(xiàn)百鳥爭鳴的生動性。
2. 善于表達。學生在班級匯報時呈現(xiàn)兩種極端:一是部分學生還沒想好,生怕問題被他人搶先回答,就迫不及待暢所欲言。二是部分生性靦腆的學生寧死不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兩種極端其結果都是表達語無倫次,毫無重點。教師規(guī)定在小組每次交流時要求人人發(fā)言,發(fā)言的內容不重復,發(fā)言順序時時變,做到的小組給予獎勵。教師在小組學習時給予足夠的時間讓這些同學梳理好語言,同時要求小組長引導抓住問題的重點來表達,語言上表達不夠清楚明了時,整個學習小組必須幫助他糾正。學生在小組中有了表達的時間和平臺,等到教師再次請這些同學發(fā)言時。學生就能夠克服這些表達上的障礙侃侃而談。
3. 善于質疑?!叭嗽埔嘣啤币恢倍际侨说钠毡樾睦?。然而《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敢于質疑的課堂才是生動有效的課堂。如在教學《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時,上課時,先讓學生說說在預習時你有什么疑惑?學生甲:“老教授為何不直接幫青年指出不足,交給他拉小提琴的方法?”學生的問題直擊文章的靈魂,活躍了所有學生的思維。教師立刻表揚這位敢于質疑的學生,并給小組獎勵。又如《伯牙絕弦》在學習“伯牙所念,種子期必得之”這句話的理解時,有幾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點。學生乙:“伯牙都念了什么?”學生丙:“樵夫和琴師之間可能成為知音嗎?”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內容上的延伸,一個是精神上的品悟。所以他們的質疑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和探究興趣。學生的質疑變得有價值才可謂“善疑”。
(四) 全員評價,共同進步。評價中采用全員捆綁式評價,以小組團體為單位,進行日評、周評、月評、學年評。主要從學生的課堂展示、質疑能力、及時補充、團隊合作、學業(yè)成績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全方位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明確自己的不足,小組及時進行反思,改進。教師對優(yōu)秀小組每月累計進行表彰頒發(fā)獎狀,拍照粘貼光榮榜。每學年進行全校表彰,評出“最佳學習小組”、“進步學習小組”樹立學生的積極意識,感受團隊合作的成功,促進全體小組比學趕超。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研究已經(jīng)進行三年,以上是我校在進行“先學后教,提升能力”的課改教學中個人的一些拙見。
參考文獻:
[1]劉成山.淺談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讀與寫,2016,13(2).
[2]鄭艷珍.如何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J].讀寫算.教研版,2014(12).
作者簡介:楊麗芳,福建省泰寧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