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竹
所謂體育第二課堂,簡單來說是指體育課的延伸,是除了體育教學以外的其他所有的體育鍛煉活動,如體育競賽活動、體育社團、體育社會實踐、體育講座等。在高職院校開展體育第二課堂可以增大體育活動的趣味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體育鍛煉,還能夠彌補統(tǒng)一死板模式下的體育教學的弊端,遵循因材施教的體育教育原則,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提升學生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事實上,除了上述幾點,開展體育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還有很多,即開展體育第二課堂可以實現(xiàn)多元目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必須要在高職院校中大力推廣。
1.1 通過第二課堂中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的速度、耐力、靈敏度等運動能力大大提升,從而大大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其能夠以更好的身體面對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同時,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還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包括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包括個性、行為、意識等在內的綜合素養(yǎng)。
1.2 通過第二課堂中舉辦的各種體育團體性比賽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分工合作方面的能力,這是現(xiàn)代職場中十分重要的素質。同時,體育運動相較于讀書,在體能上更為辛苦,通過增設第二課堂可以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其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
1.3 通過開展體育第二課堂,還可以極大的凸顯高職學生“職業(yè)性”的特點。與高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較弱,但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強。在工作中,實踐型的工作對學生的體力往往有一定要求。在開設第二課堂時可以通過有專業(yè)性和針對性的體育鍛煉來凸顯高職的“職業(yè)性”特點。例如物流管理、汽車維修專業(yè)等對上肢力量和軀干靈敏度要求比較高,可以開展乒乓球活動等活動。針對會計、商務英語、師范類專業(yè)可以開設禮儀形體課、瑜伽等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氣質。
1.4 相較于單純的開展常規(guī)體育教學,開展體育第二課堂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同時,第二課堂的開展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育模式,在多姿多彩的第二課堂中學生們的思維得到解放,很多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相關調查顯示,當前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并不樂觀,大多數(shù)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素質都不是十分滿意,但對于體育鍛煉的看法還是很積極認可的,也渴望有更多的課外活動空間。但因為意志力差等各種原因阻礙其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并且在運動中安全防護意識較為薄弱,怕受傷也成為了阻礙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針對這些情況,正確的開設體育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科學鍛煉體質很有必要。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第二課堂的現(xiàn)狀如下所述:
2.1 體育社團較為普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都開設有多種多樣的社團,其中籃球、足球等體育社團也有很多,這是高職體育第二課堂的主要形式,也是較為常見普遍的一種形式,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鍛煉興趣,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但從活動內容上來看,還有待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體育社團的作用。
2.2 體育趣味競賽更有吸引力。體育競賽活動也是高職體育第二課堂的主要開展形式,這種活動的趣味性較強,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因而備受學生喜愛。但受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時間、師資力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可以參與到競賽中的學生是很有限的,而高職院校開展體育第二課堂的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的運動員,而是為了增強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因而這使得體育競賽這種第二課堂開展形式所發(fā)揮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2.3 體育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缺乏多樣性。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體育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都較為單一,甚至很多活動跟體育第一課堂并無太大區(qū)別,這使得學生從心里抵觸第二課堂,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第二課堂失去了原本開設的意義。
2.4 體育師資力量欠缺。從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需求來看,只有同時具備較高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素質型體育教師才能滿足體育教育需求,然而這類高素質的體育教師較為缺乏,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與小學體育教師、中學體育教師如出一轍,并不能采取符合高職學生身心特點的手段進行教學,這種重復枯燥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對體育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對體育鍛煉失去興趣,第二課堂的開設也就無法順利實施。
針對上述現(xiàn)狀,在今后的體育第二課堂開展中,高職院校應當結合本校實際,積極尋找影響本校體育第二課堂開展效果的因素和問題,并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完善,真正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實現(xiàn)其多元目標。
3.1 盡快完善高職體育教學的課程體系,將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開設相關職業(yè)體能課和體育選修課。并采用“三位一體”的模式(即體育選修課+體育社團+體育競賽+體質測試)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同時,樹立新型高職人才觀,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在相對應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建議第二課堂占總成績的比例不能過低,在20%-40%左右為宜。構成基礎體育課,選項課,選修課和第二課堂所架設的課程構建。
3.2 創(chuàng)建各類特色的體育興趣團體。各類體育社團能夠有效地吸引高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增加他們運動熱情。通過創(chuàng)建各類體育社團,興趣小組的形式,能夠豐富高職體育第二課堂的內容還有利于形成各高職院校的品牌。如:武術協(xié)會、輪滑協(xié)會、足球協(xié)會、健美操與體育舞蹈協(xié)會、拉丁舞協(xié)會等,這些社團在豐富學校體育第二課堂內容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舉辦大量運動主題系列活動。舉辦各類體育系列活動是提高高職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高職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的良好方式,同時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高職院校建議每學期至少開展兩到三次第二課堂活動,調動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積極性,讓80%左右的學生直接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中來,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鍛煉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從而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4 以就業(yè)為導向,開設職業(yè)體能課。由于所學專業(yè)的導向性有所不同,應當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專業(yè)需求相結合,發(fā)展職業(yè)體能,是學生能夠快速適應本專業(yè)的職業(yè)特點,培養(yǎng)出職業(yè)化的高職人才。在課程建設上,應當對職業(yè)病的預防進行一定比例的課程設置。例如,舞蹈類專業(yè)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運動損傷、運動恢復的專業(yè)知識,幫助此專業(yè)學生在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對職業(yè)病進行預見及防護。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積極開設體育第二課堂可以實現(xiàn)多元目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提升其綜合素質,使其在今后更具競爭力。但從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第二課堂開設現(xiàn)狀來看,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對此高職院校應當給予高度重視,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實際,積極采取措施改善體育教育現(xiàn)狀,加快體育第二課堂的建設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