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效補充,是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發(fā)展英語思維、培養(yǎng)用英語做事能力的重要載體。作為校本課程,“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旨在優(yōu)化英語教學方式,彰顯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創(chuàng)造“尚美悅讀”校園英語學習氛圍。學校著力打造英語學習場,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濃的英語學習氛圍,如:以班級英語角為輻射點,讓每間教室、每個角落都有英語的影子;堅持舉辦“英語口語節(jié)”“繪本閱讀周”“美文悅讀漂流記”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平臺。
打造“尚美悅讀”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班級英語角,展示英語文化,還可以舉辦西方文化圖片展,設立“班級英語悅讀日”,從而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英語之美,并形成可視、可感、可交流的班級英語學習氛圍。
設置“尚美悅讀”專用場所。我校已經建成閱覽室、書吧、英語劇場、錄播視聽室、英語專用教室、英語多功能教室、英語繪本閱讀室等10余個英語特色教室,這些都是英語悅讀的專用場所。
充實“尚美悅讀”英語學習內容。我們立足課堂,以英語教材為基點,收集各種英語閱讀材料,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為他們開辟一個體驗異域文化的新天地。
開發(fā)《尚美悅讀》校本教材。我們深入挖掘學生感興趣的英語閱讀資源,開發(fā)《尚美悅讀》英語校本系列教材,并將每周二定為英語悅讀日,開展英語閱讀活動。
進行課程整合。我們依托學?!吧忻缾傋x”英語課程基地,汲取其他學科資源,制訂閱讀計劃,實現(xiàn)英語閱讀與其他學科學習的有效整合。
除了上述英語教室外,在英語悅讀平臺的打造方面,我們還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一方面搜集閱讀資源,另一方面利用網絡電子書,實現(xiàn)人機互動閱讀。同時,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邊畫邊讀”“自編自讀”“共編共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并讓其體驗自助閱讀的樂趣。
我們成立英語視聽社團、英語童話劇表演社團、英語口語交際社團、英語手抄報社團等,以此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
臺灣學者何福田教授在《三適連環(huán)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要適性、適量、適時。筆者深以為然。適合的教育,要求我們首先研究兒童的天性,把握教育的度,控制教育的量,在合適的時機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兒童施以教化。
“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不僅要尊重兒童的個性差異,更要注重如下幾個點:
1.尊重兒童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在宏觀設計上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如:三年級Acting Time課程里This is my family!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制訂本課的學習目標:首先找出文中8個角色:Father Tree,Mother Tree,Brother Tree,Little Tree,F(xiàn)ather Bird,Mother Bird,Sister Bird,Little Bird;接著,跟讀故事,模仿語音語調;然后,分角色表演故事;最后,說一說收獲感想。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就要設計不同的活動,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保障。
2.關注兒童的差異性。
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課程菜單,如年級菜單、班級菜單、男生菜單、女生菜單等。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為不同的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菜單,這樣學生的語用能力自然能得到發(fā)展。如:為三年級學生設計的課程內容為創(chuàng)意字母畫、閱讀“跟上兔子英語分級閱讀繪本”、歌曲賞析、表演、和外教一起做手工等。
3.強調兒童的發(fā)展性。
學生的學習存在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教學可以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變?yōu)楝F(xiàn)有的水平。我校“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課程的拓展上尋找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支持每一位兒童的成長。
適量是指不過度,“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的適量主要有以下內容:
1.內容適量。
教學內容適量。教師在設置課堂容量時,應充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切忌大容量、低效能。如:我校外教Rick在表演課程Journey to the West中,把整個學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編寫劇本;第二階段,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劇本內容;第三階段,小組表演;第四階段,匯報演出。這樣的設計,讓課堂容量得到控制,學生學得扎實、輕松。
2.人數(shù)適中。
學生人數(shù)適量。不同的課程,對學生的數(shù)量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英語戲劇表演課,一般16~20人比較合適,外教參與的課程人數(shù)宜控制在20人以內,其他課程一般不超過30人。校本課程的小班化教學,便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從而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存在感。
3.拓展有量。
課程拓展要適量。校本課程本就是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拓展與補充。因此,校本課程不適宜過分拓展。
4.教學有度。
雖說校本課程的教學方法多樣,比國家課程的教學更加開放、靈活,但教師決不能過于放手,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開展各項活動,教師不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由,更不能出現(xiàn)安全問題。
適時是指在適合學生學習的時機中進行教學。既然是適時就不能急,須循序漸進。何福田教授認為:學生因為性格互異、學習量不同、成熟度不一,同一時間急著讓學生學習許多東西,在質與量上都超出其能力范圍,會給學生巨大壓力,一開始就嚇壞學生,對其往后的學習極為不利?!吧忻缾傋x”英語校本課程強調教育時機的把握,主張依據(jù)學習者的成熟度,開展差異化的教學。
1.開展校本課程要重在平時。
班級里的英語角、校園中的英語文化長廊、每周一次的英語校園廣播等,能讓學生浸潤在英語學習的氛圍中。教師應認真上好每一次課,并做好教學記錄。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就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中、每一個活動中、每一處細節(jié)中。
2.開展校本課程要妙在及時。
所謂及時,就是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和教育內容的時間節(jié)律開展教學。如:在中西方節(jié)日課程的教學中,我們結合各個節(jié)日的時間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我們在“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探究,力求讓課程適合我校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今后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中,我們將繼續(xù)遵循“三適”原則,調動兒童的積極性,重視兒童的多元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尚美悅讀”英語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