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已經(jīng)逐漸成為各行業(yè)獲得更大的市場的后盾,同樣,信息化成為教育教學行業(yè)的大勢所趨。而如何實現(xiàn)教育教學活動同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機結合,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育全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成為教育領域普遍關注的話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英語學科作為一種外來的語言學科,在我國的人文環(huán)境中根基較淺,缺少英語文化環(huán)境,因而,整體上教學的難度較大?;诖?,本文以英語學科教學為切入點,探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的路徑,旨在推動英語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且為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經(jīng)驗參考。
【關鍵詞】英語學科;教學結合;信息技術;路徑
【作者簡介】龍超忠,廣西河池市鳳山縣高級中學。
英語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展開英語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英語及英語應用過程中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而實現(xiàn)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的本質在于能夠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實現(xiàn)“主導-主體(教與學)”的教學觀念,借助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工具與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工具,使得在英語學科教學中能夠充分的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兩者之間具有必然關系,即信息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利于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意義
當前,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中英語學科教學的模式,改變教學氛圍。主要表現(xiàn)如下:
第一,信息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能夠激活英語教學氛圍。英語學科一直是學校教學的重點所在,也是學校教學難點所在。這主要是因為英語學科教學缺少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生一般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該階段已經(jīng)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年齡段,因此,在我國英語教學具有學習氛圍不濃厚的缺點。因而,初一接觸英語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缺少語言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僅限于課堂學習,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對于英語的應用性不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整體上來說,我國英語學科教學的氛圍不濃厚,教學的后盾支持不足,學習的動力不強烈。而信息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最根本的表現(xiàn)在于在英語學科教學中融入了新的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等。一方面是英語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接觸到美劇、美國大片等,而英語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生活,因此,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動力變得強烈;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技術發(fā)展下,英語的教學的方式變得豐富、有趣,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也因此擁有一個輕松平等的英語環(huán)境,即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英語。所以說,信息技術為英語學科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英語學習情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第二,信息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英語學科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即要求學生能夠用于語言能力、英語文化品格、英語思維品質以及英語學習能力四個核心維度內容。隨著信息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信息技術能夠通過豐富英語學習資源、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學習方式以及開拓英語生活化應用等多個方面豐富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二、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路徑探尋
1.借助英語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展開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傳統(tǒng)的英語學科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教學的主要對象是英語教材,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要求掌握教材中的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并且能夠由此展開英語語言表達、英語寫作,以及流利順暢的閱讀英語文本??梢哉f,英語教材是英語學科教學中重要的工具,其是學生展開英語探究學習,教師指導英語,進行英語文化知識的延伸拓展的主要渠道和平臺之一。傳統(tǒng)的英語素材不能夠滿足學生對于英語的認知和科學思考,而信息技術正可以實現(xiàn)英語教學資源的豐富化、多樣化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學資源成為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重要路徑和平臺。在英語教學資源中融合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英語語言思維方式、英語詞匯,學生通過借助這些英語教學資源,拓寬自己的英語認知能力、英語思維能力,同時,在豐富的英語信息化資源中,學生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發(fā)展中所需要的知識。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unit1 friendship”一課中,學生a對于英語文化背景下的“友誼”感到興趣,而學習英語文化背景下的關于其情感文化的具體走向也是當下英語學科教學的重點所在。而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播放總結網(wǎng)絡上關于美劇《老友記》的相關資料,為學生呈現(xiàn)出了一個英語文化背景下的“friends”。
2.借助課堂教學工具實現(xiàn)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在英語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即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展開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指導學生展開英語口語練習、進行英語閱讀重難點的掌握,以及展開英語寫作參考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直接反饋自己的英語學習的狀況,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梢哉f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科教學的主要陣地,其也是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重要路徑。一是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工具實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英語學科從一開始的教學活動中就借助了現(xiàn)代教育工具,即錄音機的形式,展開原生英語語音的教學。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下,英語課堂中所應用到的教學工具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英語課堂教學課件,展開信息化教學活動;第二是通過轉變英語課堂教學結構實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在英語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英語教學工具的發(fā)展,更多的是英語教學結構的變更,學生成為網(wǎng)絡課程的學習主體。如當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設計了英語學習網(wǎng)絡平臺,要求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展開英語學科學習,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變?yōu)橛⒄Z學習的主體,其主動登入網(wǎng)絡平臺,學習一定時間的英語課程,并且完成網(wǎng)絡中的課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逐漸淡化,學生自行展開問題研究,結成英語學習小組,展開英語課堂內容的討論。
3.以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實現(xiàn)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英語學科教學效果不佳的最大制約因素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缺失。這主要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英語學科教學中,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才是英語教學的主體,英語教學中一味的進行英語知識內容的填鴨式教學,教師無法根據(jù)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并且采用的教學活動也較為單一,不是教師演示就是學生練習,其嚴重制約了英語學科教學的全面發(fā)展。因而可以說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成為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一是信息技術能為英語教學活動提供生活化的情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英語生活情境較少,而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英語資源,教師在展開高中英語“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課的教學中,要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全球英語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盡快的進入到該課文的學習中,并能夠由此展開探究性學習,而通過制作微課小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我們周邊都在學英語的歸屬感,從而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課堂學習;二是信息技術能提供更輕松活躍的英語教學活動,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英語游戲活動吸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展開英語情景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信息技術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原版的劇場表演視頻,提供了大量的關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文本解讀文獻資料參考,學生在通過資料的學習和模仿,不斷的提升自己英語專業(yè)知識從而呈現(xiàn)出出色的英語情景劇表演,并且在表演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和英語科學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信息技術同學科課程之間的有機整合已經(jīng)是21世紀教育“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重點改革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展開的英語學科教學活動本質上在于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雙向式教學結構”的構建,重點在于能夠突出人的地位作用,實現(xiàn)人與信息之間、網(wǎng)絡虛擬世界同現(xiàn)實學習之間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喬紅娟.信息技術下影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廣場, 2018(09):163-164.
[2]田愛云.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1):172-173.
[3]呂琴.信息技術在西部山區(qū)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4]李凱旋,閆宇,胡凌絢.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學科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08):28-30.
[5]王俊凱,陳潔.教育信息技術在ESP教學中的應用和發(fā)展[J].外語電化教學,2015(0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