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鳳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的篇幅較長,而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接受能力有限,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長文短教的教學理念逐步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字數(shù)多、教學難度大的課文分解成了部分,采取了“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等的教學模式,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促使他們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本文從明確教學主題、緊抓教學重難點、注重課堂疑問的提出等三個方面入手,就小學語文長文短教提出了自身淺薄的看法,以為教學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長文短教;教學策略
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在長文短教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把原來兩節(jié)課所要講述的內容壓縮到一節(jié)課,甚至有的教師放手給學生,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其實這樣的思想意識都是錯誤的。長文短教并不是簡單的壓縮教學內容,而是要選取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重點教學,并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將課文進行合理的處理,從而促使小學生深入探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意識到長文短教重點在短上,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上,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課文中心思想,從文章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一、 解讀教材,明確教學主題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長文短教的思想,教師應該認真解讀課文,把握作者的寫作特色和表達方法,以更好地展開教學。
例如在學習課文《將相和》時,課文主要講述了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的事情為趙國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導致廉頗產生不滿,這是藺相如和廉頗不和的原因。后來廉頗知錯就改,并主動向藺相如道歉,這是矛盾解決之后,兩人和好的過程。整篇課文的字數(shù)較多,而且有很多小學生不熟悉的生字詞,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講解,即藺相如通過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的事情立功,藺相如和廉頗出現(xiàn)矛盾和兩個人和好等三個部分,并明確每一部分的主題,最后教師再把三部分整合在一起,小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會更加深刻。通過教材解讀,小學生也能學習到藺相如識大體、顧大局,不因為個人矛盾而影響到國家發(fā)展的良好品質,而對于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在文章的最后,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也將得到升華,自身的情感更加豐富,這有利于他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教學主題的明確有利于教師教學思路的設計,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文章主旨等入手,更好地設計長文短教的形式,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依據(jù)學情,抓住教學重難點
一篇文章,需要小學生探究的問題很多,但是文章的重點內容卻是固定的。這樣教師在長文短教的過程中,就應該依據(jù)學情,狠抓教學重難點,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這篇課文一共有13個自然段,雖然是故事性的文章,但是小學生讀起來依然很費力。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將小女孩擦燃火柴之后看到的幻想場景作為教學的重點,這個又餓又困的小女孩一共擦了四次火柴,每一次看到的場景都不一樣。在擦燃火柴之后,小女孩分別看到了火爐、烤鴨、圣誕樹和奶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四個場景呢?教師可將文章分解成四個部分進行教學,在第一部分中小女孩眼前出現(xiàn)了火爐,是因為她太冷了;第二部分的烤鴨正是因為她餓了;第三部分的圣誕樹是因為她想得到快樂;而最后奶奶出現(xiàn)了,表現(xiàn)出了小女孩對親情的渴望,迫切渴望得到家人的疼愛。通過長文短教,小學生會意識到小女孩的情感是層層遞進的,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現(xiàn)實的無奈和幻想的美好,這對于小學生掌握文章重難點、把握小女孩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傳統(tǒng)的長篇課文教學中,由于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小學生很難把握教學重難點,學習過程比較被動。在實施長文短教的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難點分解到不同的部分,以降低小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他們的效率。
三、 結合文本,注重疑問的提出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在學習語文課文時,他們經(jīng)常會被文中的描述所吸引,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長文短教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小學生疑問的提出,循循善誘,培養(yǎng)他們多樣化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課文《凡卡》時,文章內容縱橫交錯,穿插著凡卡的回憶和實際的場景,小學生在閱讀時,思緒會比較混亂,會從凡卡對爺爺?shù)乃寄?,跳到圣誕節(jié)的大街上,然后再到老板家的馬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教師就可以在長文短教的理念下,引導小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然后將文章分解成幾個部分,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的閱讀。在第一部分中,是以小凡卡給爺爺寫信為主的,信中的哪一點最讓自己感動呢?通過小組討論,小學生會得出答案是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第二部分主要是凡卡在給爺爺寫信時聯(lián)想到的事物,小學生會提出問題:凡卡對美好生活有什么向往呢?那自然而然地就過渡到了第三部分,凡卡最終悲慘的命運是如何發(fā)生的呢?通過長文短教閱讀,小學生對凡卡的悲慘命運會有更多的感悟,教師還可鼓勵他們寫寫自己的讀后感,從而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在長文短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并注重小學生多樣化問題的提出,從而更好地展開教學,促使小學生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當然小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會對文章內容產生更多的探究興趣,能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具備更多的技能。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長文短教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章內容,并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從而真正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和學習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被長文中的某一部分知識所吸引,從而由點到面的掌握全部知識。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長文都適合短教,短教的教學策略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從而更好地為小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龍.對小學語文“長文短教”教學設計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3):22-24.
[2]陶菲.“長文”巧于優(yōu)化“短教”功在細磨——有關小學語文“長文短教”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