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榮清
摘?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收獲理想的結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主質疑;自主活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效益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的收獲,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收獲和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緊密相連的。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學生才能收獲理想的結果。
一、 自主選擇,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 自主選擇學習目標
每個班的學生,因家庭環(huán)境、學習基礎和個人的興趣愛好的區(qū)別,必然會存在著一定差異。因此,一堂課要達到怎樣的教學要求,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內(nèi)在需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
(二) 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布置一課外作業(yè):長大有志向當播音員的同學可以有感情的美美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草原的魅力;想要當畫家的同學可以用你神奇的畫筆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畫畫美麗的大草原;想當作家的同學想象來到美麗的大草原可以試著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個作業(yè)一布置,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通過完成作業(yè)對文本有更深的領悟,個人的興趣也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
(三) 自主選擇合作伙伴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根據(jù)教學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探討問題,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主組成臨時的學習小組,共同討論、研究。這樣每堂課、甚至每堂課的不同時段的學習伙伴也就不同了,可以發(fā)揮每個同學的最大的潛能。課外也會和自己喜歡的同伴去探討共同感興趣的課題,以此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 挖掘文本,培養(yǎng)質疑能力
(一) 創(chuàng)設安全環(huán)境,使學生敢問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主動舉手提問越來越少。有的學生愛面子怕出錯,不好意思問;有的學生膽子小,不敢大膽問;有的學生迷信老師、迷信書本、不想問,坐在教室里等著老師講,等著其他同學說,在課堂教學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整個課堂冷冷清清,提問者寥寥無幾。因此,教師應通過鼓勵、表揚等多種途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對提問不恰當?shù)膶W生,也要給予鼓勵,同時教給他們提問的方法,啟發(fā)他們正確的提問思路,樹立敢問信心。
(二) 挖掘矛盾因素,使學生愛問
要激發(fā)學生愛問的欲望,必須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因素,鼓勵學生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文時,我讓學生想“魚是生活在水中的怎么可能游到紙上呢”?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就此問題展開學習討論。
(三) 引趣激思,使學生善問
好問是多思的前提,但好問不是不經(jīng)思索地亂問。怎樣引導學生從愛問到善問,除了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還要經(jīng)過反復訓練,我平時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訓練。首先,教師根據(jù)文本要做好“問”的示范,把文本當作閱讀材料,示范從閱讀的五個維度提問題。其次教師課堂教學需要合理選擇“問”的時機,該問則問。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追求“標準”“唯一”的答案,常引導學生想想,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還有其他的答案嗎?在教學《漁歌子》這首詞時.有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下雨了還不回家難道就是為了釣魚嗎?”問得多好?。 皾O翁之意不在魚,在乎雨中美景也”?!八窃卺炓粋€春天?!边@些出乎意料的答案都是那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引發(fā)的,能提出如此絕妙的問題可見學生對古詩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三、 少講精講,留足活動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自主活動的時間,教師課堂講授必須少講精講。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和動腦的機會,要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自學教材、思考問題、討論或其他自主活動。
四、 巧撥妙引,教給學習方法
(一) 創(chuàng)設條件,激發(fā)興趣
努力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給予積極地配合、指導。許多教育家都對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作過論述。實踐也證明學習的氛圍影響學習的效果。教學中,我們應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二) 抓住模糊點研究
教學文本的語言有些既有模糊性,對文本的理解可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抓住文章的模糊點展開探索、研究,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直抒己見、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文章中老師的一句話:“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睘樽寣W生理解這句話,我就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尋找父親前面說過的話,去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更進一步地理解父親的用意,明白該怎樣做人做事。
(三) 挖掘定勢,引發(fā)創(chuàng)新
思維定勢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大障礙。在課堂教學的學習中,一些經(jīng)典文本的結局、思想已在人們的思維中形成了標準的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反向思考、拓展空間,鼓勵學生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教學《亡羊補牢》一文時,引導學生思考:多年來,人們在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時都只想補牢,這雖然合理,但如果不想辦法把狼除掉,即使把牢補結實了,也還有可能會丟羊,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在討論中明白更多的含義,這也是尋找探究之路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