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震澤中學 王麗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標準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钡?,當前大部分老師更熱衷于語文教學理論的研究,作文理論方面的建設(shè)相對比較滯后,在作文評語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夠,亦或是撰寫評語模式化,空洞沒有針對性,公式化嚴重,喜歡用早已熟悉的詞匯給學生打評語,缺少變化,更沒有創(chuàng)新,所以也沒有示范性?,F(xiàn)存的作文評語抑制了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與表達和多角度的思考,不能滿足時代和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的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力、多樣化的人才。因此,無論從時代的要求,還是新課程的出發(fā)點,我們都有必要對作文評語進行深入的研究。以鼓勵性為原則,由衷地為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喝彩,盡量多給一點激勵性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作文方面的進步,不再反感寫作,甚至愛上寫作。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努力。
新課程理念倡導(dǎo)平等對話的師生關(guān)系,寫作評語亦然?,F(xiàn)階段大部分作文批改都是教師寫評語,可是教師在評語怎么寫?不能站在高處對學生一頓批評,應(yīng)該與學生拉近距離,傾聽對話,做學生的聆聽者,讓學生覺得這個一個很合得來的朋友在和他探討自己的作文。例如,在《與你為鄰》的話題作文訓練中,有一位寫作水平普通的學生這樣寫道:“那是一個100歲的老爺爺,是抗美援朝中的老兵,和日本鬼子搏斗過,我和他交談著,與他為鄰!”看到這樣的文段也許當時會有些崩潰,但是必須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問題在哪里,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很粗暴地評論“脫離實際!”于是我在旁邊點評:“你的題材上是很正能量的,不過,咱們想一想,年紀上百的老人和十多歲的青少年因為時代的差異,能不能談笑風生?如果作文在真實性上打了折扣,能不能感動讀者?”如此評語,反問引發(fā)了反思,也引起了對話,學生從中可以得到啟發(fā)和頭腦的思索沖擊,對提高寫作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并且秉承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讓效果更明顯,指導(dǎo)性更強。
獨抒性靈,作文往往是學生情感的一個窗口。如在《磨合》這篇作文中,高一的學生各種方式地抒發(fā)了自己離家在校與新學校的磨合過程,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大談特談學習之苦,簡直是苦不堪言,甚至說成度日如年,思家而不得歸。讀完學生的作文,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在來到學校后的心靈的孤獨,我的評語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路上,在路上奮斗的時候,也許我們會孤獨,我們會思家,但是,請?zhí)ь^看看我們前方的燦爛前程,一切都是值得的,加油!”這樣的情感式評語,給學生營造了充滿深情、充滿摯愛的氛圍,春風化雨,學習的路上他們更有了前進的動力。還是這次的作文中,學生談到了在宿舍中和舍友的磨合,因為很多生活上的習慣有些不同,所以和舍友產(chǎn)生了矛盾,這個矛盾已經(jīng)有所影響到了大家的心情,于是我對她寫下這樣的評語:“ 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古人曰:“有容乃大,一如大海?!闭驗楹Q蟠蠖鹊亟蛹{了所有的江河、小溪,才有了它最壯觀的遼闊和豪邁。生存需要的是競爭,但生活需要的卻是寬容?!边@樣的評語,雖然未從作文本身來談作文,但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評語如果投入情感的因素,就能激勵、喚醒、鼓動學生,春風化雨,有時候比單純的知識教育更有效,從而實現(xiàn)“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目的。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睂W生一定不喜歡看到枯燥乏味,僵硬刻板的評語,那樣的評語不能教育學生,更別提達到教育引導(dǎo)的作用了。幽默的評語是老師智慧的體現(xiàn),是菜肴中的鹽。你想,教師在讀到學生詼諧幽默的作文時,時常會啞然失笑,或者開懷大笑,那么學生么,如果可以讀到你幽默而點評到位的評語,肯定能夠讓她們會心一笑。有個學生寫作文只有一種標點符號,從頭“逗”到底,于是我給的批語這樣寫:“看來你不太喜歡其它符號,對逗號情有獨鐘,所以作文一“逗”到底,一氣呵成?!边@位同學看了后有點不好意思,流露出羞澀的微笑。下一次作文交上來后,我發(fā)現(xiàn)該同學的作文有了很大的改進,文中有了很多不同的標點符號,也知道分段了。顯然,我的幽默的評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幽默的評語也是興奮劑,從心理學角度講,大腦下高級神經(jīng)興奮需要幽默的刺激,幽默也能減輕疲勞、增強興趣和加深記憶的程度。有個學生在一篇《知足與追求》的作文中先大肆褒揚了知足,然后又推翻自己前面的分論點,說不能知足要進取,忽略了兩者是不矛盾的,在知足的基礎(chǔ)上也不要忘記進取。于是我這樣評論:“知足是你“矛”,進取是你的“盾”,以你之矛攻你之盾,可乎??!睂W生看后醍醐灌頂,文章中矛盾的地方顯而易見。幽默的作文評語,猶如呂洞賓的手指——具有“點石成金”的神奇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個學生打開眼界,看到自己?!泵课粚W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個性有所不同,生活閱歷也不盡相同,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僵化的模式不可取,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展現(xiàn)不同的評語, “看人說話”,反而不能“一視同仁”。所以,作文評語還應(yīng)該有個性化。在同一篇作文《知足與追求》寫作中,兩位功底相差很多的學生都寫了并列式的議論文。對于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我給予了建議,是不是可以往遞進式發(fā)展更能展現(xiàn)層次。對于寫作水平較弱的學生,大加贊賞,高一剛接觸議論文就能結(jié)構(gòu)清晰,非常好。對于學生的作文評語,老師就應(yīng)該給他們量身定做衣服一樣,學生作文高矮胖瘦不齊,咱們的評語也應(yīng)該展現(xiàn)個性,才能適合每一個學生。
評語是老師彰顯文采的地方,是學生用心耕耘,教師浸潤心血,是師與生共同去創(chuàng)造的田園, 一草一木,都浸透著師生的心血和智慧。老師用心去寫評語,用心和學生交流,不然引導(dǎo)出學生的真情流露,真心傾訴,共同澆灌好作文這片田園,寓教于評,潤物無聲。
【參考論文】
【1】李驚梅.淺談作文評語的生命性意義
【2】魯瑛珉.“隨筆式”作文評語
【3】楊俊強.中學生習作評語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