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千呼萬喚的高中語文新課標終于正式發(fā)布。這份名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綱領性文件除了對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能力有了更加廣博的范圍定向和更加明晰的層級要求外,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中學語文教學與學習即將面臨一場新的改革——任務群學習。
在2017版新課標的指引下,高中語文教學與學習將不再是對經典篇目的精講細讀,也不再是簡單地以“散文”“詩歌”之類的文體為劃分單位的單元講練,而要根據(jù)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將教學與學習分成“整本書閱讀與探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等18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約1-3周學時不等,交錯橫跨高中三年。任務群的設計與學習,是通過閱讀一組主題相關文章,完成一個核心學習任務,達成一個或數(shù)個相應的學習目標。
新課標和任務群的設計初衷應當是好的,旨在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指向目標的學習”,消除照本宣科、僵化死板的積習,敦促教師和學生開闊閱讀視野,關注社會生活,同時也意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它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歐美“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模式。但“任務群”也好,“項目式”也罷,在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的同時,不應給一線教師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首先,新課標的能力目標與具體的學習內容黏合在一起,共同構成“學習目標與內容”的版塊,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xiàn)任務群教學設計缺乏明確訓練目標的情況。而對“整本書閱讀”等整體性任務的強調,又與分散的、有限的課時設置發(fā)生沖突。語文教材所選取的閱讀文本除了考慮承載目標價值之外,還要考慮文本本身的文學與思想價值,在落實任務群閱讀的過程中,文本訓練的目標指向往往并不能完全聚焦于目標。
其次,新課標頒布時,附錄中僅提供了推薦古詩文和書目,盡管最新的課標解讀已經成書,統(tǒng)編教材仍未出爐。教材與新的學習模式如何統(tǒng)一,如何應對和參與似乎全新的教與學模式,廣大教師和學生如何能夠獲得足夠的任務設計與閱讀資源支撐,在一段時間內還比較困難。在“學習目標是綱”的新風向里,為了達成任務群學習的實施,北京十一學校放眼寰宇、激發(fā)內力,優(yōu)化調動了雄厚的師資,開展并進行了許多卓絕而有成效的探索。然而放眼全國,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恐怕還得從舊有的認知結構里拼湊任務群設計的“急就章”,構成一個學習任務群的文章質量參差,影響閱讀和學習;或者干脆完全照搬原來的教材和讀本,回到“新瓶裝舊酒”的老路上來。而等待“糧草”的過程必然成為一些商家新的牟利機遇。某些出版商為了搶占先機,匆匆上馬的一些以“新課標”冠名的練習冊、教學參考書、課例設計,不僅質量沒有保障,而且正在浪費很多老師的錢財和時間,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其三,任務群的教學與學習要求有更加完整、長時的教學與學習鏈條,打破了“一節(jié)課”或“課上課下”的邊界。如果仍按此前的教學要求,讓老師們依照原來課堂的樣子,把兩三個星期的內容裝進45分鐘里,是行不通的。如何讓“任務”真正使學生產生興趣、萌發(fā)學習的主動力,如何對新型課堂教學與設計進行有效評估,如何將新形式的學習與最終的考核標準相統(tǒng)一,如何將表現(xiàn)型任務與夯實基礎相結合等問題,也是亟待配套解決的關鍵問題。新課標指引下的語文任務群學習,需要做好更加完備的頂層設計、資源支持、課例探索。
近年來,整個基礎教育界都在轉向“老師少講”“學生自主學習”,某種程度上,任務群學習是這種轉向的極致。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教學不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或僅僅成為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都是正確的理念與愿景。而當“杜郎口模式”已經到了掐秒表限制教師課堂說話時間的地步,當“翻轉課堂”的創(chuàng)始人不得不跨越重洋親自澄清自己絕不是“不準課上講課”時,我們恐怕應當明確,教學改革不應陷入矯枉過正、曲解叢生的機械主義。放眼“后‘新課標’時代”,所謂語文“傳統(tǒng)教學”也不應被完全否定,而應是揚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