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娉
摘 要: 我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也代代延續(xù)至今。古人便有“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觀點,通過講授歷史,讓學生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我們歷史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然而,隨著近些年全球化的進程加快,西方文化的侵入,對中華文化的沖擊非常大,青少年在價值觀的形成方面,難免不受影響。本文將從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針對價值觀教育的問題現(xiàn)狀、改進策略等方面,探討一下相關的教學方法改進,以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價值觀;教育方式
一、 引言
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里,很多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具體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重點、難點以及考點方面,對價值觀的教學往往容易忽視。而這個階段,實際上是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提高對歷史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并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變革,讓學生樹立良好、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將他們培養(yǎng)成國家和社會未來所需要人才。
二、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一個人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其人生觀、世界觀、文化觀等多方面思想觀的形成。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既有“修齊治平”的家國天下情懷,又有“舍小利而取大義”的浩然之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求學生首先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這是立身之本;要有堅定的立場,“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行事之基;還要心懷他人、社會乃至國家、民族,這是孔子“仁”的外延表現(xiàn),需要人在國家、民族遭遇危難之際,能挺身而出,舍生取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去蕪存菁的繼承,也要吸收外來文化的優(yōu)點,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思想、行為、價值取向的激烈碰撞時期,通過歷史教學,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大義,了解歷史上杰出人物的正面事跡,講述各個歷史時期國家的苦難和輝煌,將正確的價值觀蘊含其中,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未來國家民族發(fā)展前行所需要的方向成長,是高中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之一。
三、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狀
(一) 重視程度不夠,教學不夠深入
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還比較多的停留在書本知識傳授方面。為了應對考試,教師主要就考點所涉及的歷史事件進行講解和分析,學生也主要就這些方面的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缺乏對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的足夠重視,也少有對其中價值觀對史實、人物和當代造成的影響進行足夠的思考和講述。即便有時教師有這個意識,但自身對價值觀的理解和認知不夠深入,在教學中也就缺乏深度,淺嘗即止,達不到相關教育的目的,導致現(xiàn)今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工作開展得并不成功。
(二) 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仍有不少教師在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歷史教學,認為多讓學生背要點、考點,進行大量書本內(nèi)容的記憶,才能掌握好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提高成績。教師單方面將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并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提供的價值觀,對其中的內(nèi)涵、意義缺乏足夠深刻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無法跟歷史事件、人物結(jié)合起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fā)展不夠了解,而學生會覺得“這是你的看法,不是我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對歷史價值觀僅僅停留在記憶階段,對他們的思想發(fā)展難以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還會造成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厭煩心理,起到反效果,不利于其價值觀的正確培養(yǎng)。
(三) 教學過于空泛,缺乏落地性
價值觀教育屬于理論教育,從宏觀上來講,是為了培育學生未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實際來看,也是為了讓學生首先形成良好的思想,知道為什么而學,才能在學習中有更好的行為規(guī)范。然而,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還存在過于空泛的現(xiàn)象,沒有與實際應用結(jié)合起來。同時,與時代的發(fā)展也不夠同步,不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容易讓學生覺得“假大空”,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高,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如何改進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
(一) 改變思想,提高對價值觀教育的重視程度
要改進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方法,首先,應當從教師思想上做出改變。要讓教師意識到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良好的價值觀形成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的重要意義,是學生成才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這是使學生學好歷史、樹立起正確價值觀的基礎。其次,還要意識到價值觀教學和學生的成績不應畫等號,必須將兩者區(qū)分開來,價值觀教育更多應當承載德育教育的職能。同時,教師自身也需要進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理論基礎的水平,這樣才能夠?qū)v史中的價值觀對學生講述清楚、透徹。
(二) 創(chuàng)新方式,靈活教學手段
雖然歷史價值觀這種理論內(nèi)容較為枯燥和抽象,但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用多種靈活的手段,將教學內(nèi)容簡單化、生動化、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應當摒棄一味背書本內(nèi)容、一味做題的呆板思維和單方面灌輸價值觀的方式。在教學中,多與歷史事件、歷史發(fā)展進行緊密結(jié)合,充分利用史實背景。如古今中外,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民族其價值觀有何不同,以及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讓學生先自行尋找、分析、探討,再進行講解和引導。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利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帶入當時的價值觀,使學生更好理解。
(三) 提高價值觀教育的落地性、實踐性
對價值觀的教育,不應當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傳播上,也不能就歷史講歷史。歷史是要為現(xiàn)在以及將來服務的,理論也是要為實踐服務的,教師應在歷史教學中,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正確通過歷史中的價值觀取向,樹立適應于現(xiàn)代的價值觀。
五、 結(jié)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從學校、教師到學生,都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并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增強教育效果,實現(xiàn)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風格.淺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亞太教育,2016(12):51.
[2]張雅琴.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考試周刊,2018(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