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王曉芳+蔣煥青
摘 要:文章以市政與交通土建技術專業(yè)群中的建筑材料課程為例,結合建筑材料課程的特點,針對專業(yè)群不同專業(yè)的需要,在總結歸納了市政與交通土建專業(yè)群中各個專業(yè)技術領域對材料的共性和個性要求基礎上,提出了建設課程共享資源庫,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體系的方法。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材料 專業(yè)群 改革
課程建設是專業(yè)群建設的核心,建筑材料作為專業(yè)群基礎共享課程,既要做到資源共享,又要達成課程培養(yǎng)目標,因此對建筑材料的教學進行研究。[1]
一、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現狀
市政與交通土建技術專業(yè)群包括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三大專業(yè)。建筑材料課程是市政與交通土建技術專業(yè)群的基礎共享課程,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與應用方法,為今后工程實踐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一門專業(yè)群基礎共享課,建筑材料課程在專業(yè)群課程學習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后續(xù)課程的學習。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建筑材料課程建設普遍著眼于專業(yè)的共性需求,忽視了不同專業(yè)工程特性,培養(yǎng)的人才與實際需要差距較大。專業(yè)群建筑材料課程改革與建設研究勢在必行。[2]
二、市政與交通土建專業(yè)群各個專業(yè)技術領域對材料的共性和個性要求
市政與交通土建各個專業(yè)技術領域對材料的要求,主要是在材料種類和材料的性能及施工標準幾方面的要求。根據各專業(yè)工程特點,進行總結歸納見表1。[3]
三、建設課程共享資源庫
依托學校網絡平臺,建立專業(yè)群建筑材料課程共享資源庫,課程共享資源庫要涵蓋專業(yè)群中所有的專業(yè)。資源庫中包括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材、教案、課件、試驗視頻、圖片,除此之外,資源庫的建設還包括試驗規(guī)程、施工標準規(guī)范、施工項目案例、課程實訓任務書、指導書、課程考核標準、考試試題等內容。
構建課程共享資源庫,首要工作是組建資源庫建設團隊,資源庫建設團隊的組建是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基礎,是首要任務,團隊組建的好壞直接影響資源庫建設的質量,資源庫建設團隊由是從事本課程一線教學的教師和至少一位具有工程實踐的企業(yè)專家組成。其次,明確資源庫建設的內容并進行任務劃分,做到責任到人,監(jiān)督到人,以保證資源庫建設有效的進行。[4]
四、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體系
建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使用數量最多的材料,涉及領域包括無機材料、有機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等。由于教學時間有限,讓學生對每一種材料的組成、性能、應用了解掌握有一定的困難。此外由于資金與資源的限制,實踐機會較少,實驗較單一,實驗與理論知識脫節(jié),往往是學而不會用。
針對以上問題,同時凸顯專業(yè)個性,依據 “理論夠用、重在應用,適于用、利于學“的原則,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體系,打破了“先理論,后實踐”“先材料組成與性能,后應用”的傳統教學過程,改為“先實踐,后理論,再實踐”的教學過程。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考試的工具”,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做到會鑒別、會選擇、會使用。
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流程為:確定工程項目和教學情景→劃分具體教學任務,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考核標準→教與學實施→問題反饋。通過項目任務實踐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靈活運用的能力。[5]
通過建設課程共享資源庫,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導向,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的教學體系,既達到了專業(yè)群課程資源共享,又培養(yǎng)出了滿足不同專業(yè)需要的應用型、工程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澤輝. “項目驅動式 ”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1, 9(2): 133-134.
[2]陳偉, 徐亦冬. 建筑材料課程項目驅動法教學改革[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3): 103-105.
[3]程 志, 韓云山.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河南建材, 2009, (1): 129-130.
[4]呂智英, 王秀琴, 鄭偉華.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三層一線”教學體系的構建[J]. 高教論壇, 2010, 8(8): 85-87.
[5]王沖, 吳建華, 劉芳. 面向不同專業(yè)需求的土木工程材料 課程建設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6): 58-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