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進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盛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為此,許多老師都在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調整,但是在調整之余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之處;鑒于新課改的要求,我國高中歷史教學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等多方面進行完善,從而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式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歷史教學 優(yōu)化策略
當前,新課改正在我國大力推進,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新課改對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許多不足之處,而且側面也反映出我國的高中歷史教學仍然具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高中歷史教學應該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和指針,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
一、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改革行進的現(xiàn)狀分析
在過去,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我國的高中歷史教學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歷史學科教學工作者在結合教學現(xiàn)狀的前提下,試圖對歷史學科進行改革,實現(xiàn)歷史教學與生活的相互聯(lián)系,取得以下效果。首先,我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程類型呈現(xiàn)出日益豐富的趨勢,而且課程教學方式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許多學校的歷史課程包括本地歷史和學校本身歷史課程兩部分,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而且課堂內容能夠明顯體現(xiàn)出時代特性。其次,從歷史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我國的高中歷史課程正在朝向綜合性的方向發(fā)展;而且也日漸形成了一套綜合性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體系,在保證內容豐富的前提下,實現(xiàn)了高中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匯,為跨學科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最后,就是高中歷史的內容設置與實際的教學過程更加接近;而且在歷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考慮的因素也更加全面,為了滿足學生學習要求,有的課程還以專題性的模式進行開展,明確指出了課程中的難點與重點,讓學生學習起來一目了然。
盡管高中歷史教學在課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一,新課標改革下,我國高中歷史教學的課程銜接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且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小學歷史教學的課程關系設置的不夠合理,更沒有明顯體現(xiàn)出高中歷史的特色所在。其次,在課程種類上,高中歷史課程還多是必修課,該類課程缺乏選修課;最后,在課程設計和體系規(guī)劃方面,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與開展雖然原則上要充分結合實際教學現(xiàn)狀,但是實際上看來,教學型的課程設置體系并未真正形成。
二、新課改對當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新訴求
首先,在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貫徹新課改理念,及時摒棄傳統(tǒng)理念,樹立老師與學生雙主體的理念,改變過去以老師講述為主的教學理念,把課堂的主動性歸還學生,并且充分結合學生學習現(xiàn)狀,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來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其次,歷史學科新課改下,還要求老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努力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長期的積累和學習中,實現(xiàn)綜合性、 復合型教育模式的構建。最后,老師應該明確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在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思維空間的多方面開發(fā),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也促進其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多元整合式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適當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動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在人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而且,這也是全面展示歷史本身人文科學性、思維訓練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
三、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應該采取的對策分析
(一)豐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模式
在歷史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尊重歷史學科本身的學科特點,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適當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從而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結合,這也是保證復合型教學模式形成的關鍵。其次,歷史老師要適應改革發(fā)展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表演型教學以及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等多方面開展,進而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最后,老師還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在每節(jié)課上都要留給學生進行反思與表達的時間,如此,老師才會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在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的選擇時才會更加明確學生的所需所求。
(二)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豐富教學目標
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以教材為平臺和載體,不斷優(yōu)化整合高中歷史的各種目標和相關內容。其次,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時,老師一定要充分考慮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雙向要求,然后再進行優(yōu)化整合,力求構建起一套真正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培養(yǎng)體系。最后,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老師應該加大教學信息量,在課外知識的引進時,一定要以教材內容為主體進行參考,從而保證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都能不偏離教材本身;而且為實現(xiàn)教學內容在橫向和縱向的拓展和延伸,還應該適當納入歷史學科的最新信息,從而滿足時代性要求,這也是充實教學信息含量、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形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學科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做好高中歷史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下,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老師應該充分結合教學現(xiàn)狀,改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從而保證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岸映.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9).
[2]辛志強.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3]楊紅玉.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4]鄧素珍.高中歷史教學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融合方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